要問河北省阜平縣半溝村小學在哪裏?沒有人比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小學原校長劉建文更清楚了。他已經在這裏援教四年多,把無私的愛和溫暖撒進這個窮山溝,點亮了孩子們的希望和夢想。

2016年7月份,北京市教工委組織部找到了劉建文,邀請他參加“老校長下鄉”助教活動,他想也沒想就一口答應了。

實際上,在劉建文退休後,一些民辦校和校外機構都曾找過他,甚至許以高薪,但他都沒有答應。而對於下鄉支教,劉建文卻欣然應允,“阜平既是貧困地區,又是革命老區,我願意幫助這裏需要幫助的學校和孩子們。”

阜平縣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貧困區,交通不暢,山多地少,屬於國家級深度貧困縣。而作爲北京“老校長下鄉”支教的首批8位老校長之一,劉建文每月都會去半溝小學校住幾天,65歲的他每次都是自己開車,往返需要八個多小時,“一是自己開車方便,畢竟我們是來幫忙的,不能給別人添亂;二是我每週需要爲山裏的小朋友從北京買來書籍、美術顏料等學習用具。”四年多來,他已經把這裏當成了自己家。

就和自己開車往返山區一樣,劉建文每天的早餐就是泡一桶自己帶來的方便麪,同樣是爲了不給學校添麻煩,“學校沒有專門的食堂和專門的廚師,所以我喫早點也會給人家添麻煩,這不僅是時間上的麻煩,還有精力上的麻煩,所以我乾脆喫方便麪。”早餐後,劉建文仍然保持着多年養成的習慣,無論颳風還是下雨,他都會到校門口的坡道前迎接孩子們來上學。

由於學校的老師少,給孩子們講課是劉建文的工作之一。面對半溝小學藝術課程的“零”基礎,在和學校校長商量後,劉建文決定自行承擔美術、體育、科技和勞動四門課程,他決心打破這個“零”。

然而,劉建文自己對這方面的知識也不太熟悉,但他想的是“能做多少做多少,讓孩子多上一節比不上或者少上一節強”。爲了上好這四門課,劉建文買來相關書籍,在家裏先自行反覆練習。

根據不同學段和不同教學內容,每次課前,劉建文都要做好教學設計,準備好示範作品。儘管自掏腰包花了上萬元購買材料和學具,但一想到孩子們認真的樣子,劉建文就感到無比欣慰。他完全把這件事當成了自己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一種需求,把這些學生當成了他的孩子,“只要孩子需要,我就買。”

除了講課,走進教室聽課也是劉建文助教的主要內容,他會根據老師講課的情況,提出改進的意見。爲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他還從北京西城區請優秀教師、市區骨幹教師、教研員來阜平開展教育扶貧。近30次不同學科的教研活動,使半溝村小學的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孩子們考試成績越來越好。

四年來,半溝村小學的教研活動吸引了周邊近20所學校的教師參加,聽課人數達400多人次,讓半溝村小學以及附近小學的孩子們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北京優質教育資源。

晚飯後,劉建文會在院裏、樓上、樓下走一圈,目的是看看有沒有門沒關上。按劉建文的話來說,這也是在履行教師的責任,“我願意通過努力幫助每一個老師,幫助每一所學校。”劉建文把扶貧工作比作長征,四年多來,他的行程已經走過了兩個兩萬五千裏。依照他的想法,如果條件允許,他還願意再走一次兩萬五千裏的長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