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德國宣佈2045年實現碳中和,默克爾爲何不斷加碼

德國成爲首個進一步提高2030年減排目標的歐盟成員國。

近日,歐盟及其成員國不斷加碼碳中和政策。德國總理默克爾6日表示,德國計劃在2045年實現碳中和,比原計劃提前五年。在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上,德國將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提升至較1990年減少65%。

在法國,國民議會近日通過法國總統馬克龍支持的氣候法案,爲法國實現碳中和目標進一步勾勒出了路線圖。根據該法案,法國政府將在交通、建築等部門率先執行氣候法案,以實現此前承諾的減排目標。

自3月以來,歐洲議會投票通過了支持設立“碳邊界調整機制”決議,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就《歐洲氣候法》關鍵內容達成臨時協議。受上述因素影響,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的歐盟排放權配額(EUA)價格近期一路走高。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EUA12月期貨價格升至每公噸49.830歐元。6日歐股盤中,EUA 12月期貨價格曾一度衝到歷史高位50.20歐元。

路孚特電力與碳首席分析師、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秦炎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歐盟及成員國執行減排政策較好,歐盟碳市場排放量在去年創下自碳交易體系啓動以來的最大降幅。未來歐盟有望繼續推進以電動汽車爲主的新能源產業,並在工業、建築業領域加碼減排力度。碳減排的工藝流程、氫能等技術或成爲中歐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機會。

默克爾爲何加碼

去年12月,歐洲領導人更新了歐盟2030年減排目標,即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並在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較1990年水平減少55%。默克爾的表態讓德國成爲首個進一步提高2030年減排目標的歐盟成員國。

在默克爾作出上述表態前,上週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定,德國2019年氣候法不足以保護後代的基本自由,因其未能包括2030年後的減排目標。

默克爾表示,根據聯邦憲法法院要求,德國政府應當在氣候保護中更多關注代際公正,並對如何實現碳中和做出具體安排。

除聯邦憲法法院要求外,默克爾所在的執政黨也在氣候問題上面臨民意壓力。民調機構Forsa的數據顯示,即使在疫情期間,應對氣候變化仍然是德國民衆最關心的問題。目前距離德國聯邦議院選舉還有4個月,德國民衆在4月的調查中首次對當前政黨的偏好發生變化,綠黨以28%的支持率超過當前執政黨聯盟黨(21%)。

由29家德國公司CEO組成的“2°基金會”總經理納林格(Sabine Nallinger)表示:“我們強烈支持聯邦憲法法院的要求,德國政府應指出一條具有雄心且可靠的碳中和之路。公司現在需要的是一套可靠的政策工具落實行動,一個‘德國綠色法案’。”

德國能源智庫Agora Energiewende則稱:“德國政府的新氣候承諾進一步證明,全球碳中和的競賽正在進行。德國工業界已經加入進來,希望成爲相關技術的前沿陣地。”

如何實現減排目標

在具體實現減排目標方面,默克爾稱:“(新要求)意味着我們必須調整不同經濟領域的減排目標。”

此外,默克爾還強調了對於實現減排目標的資金支持。她稱:“發達國家已承諾在2020年前,每年調動1000億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用於氣候融資,並同意將這一目標延長至2025年。但數據顯示,我們需要做得更多。”不過,默克爾沒有給出如何調整不同經濟領域減排目標及如何提供氣候融資資金的進一步說明。

法國目前提出的實現碳中和的路徑則較爲具體。法國政府表示,將禁止大多數兩個半小時之內的火車行程可達的國內航班,將逐步禁止房東出租能源效率最低的房屋,並要求學校在食堂提供素食選擇。不過,馬克龍所在的前進黨表示,要考慮到民意對氣候變化的意見,此前黃背心運動即是前車之鑑。

Agora Energiewende分析稱,如果德國想實現2045年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將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提升至65%是必要路徑。爲實現這一目標,德國需要全面退出煤電,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提高到約70%,並在近十年內增加1400萬輛電動汽車投入使用。

秦炎認爲,目前來看,歐盟在執行溫室氣體減排政策方面運行良好,歐盟碳市場的排放量在去年創下自碳交易體系啓動以來的最大降幅。歐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碳市場排放量同比下降13.3%。

“除疫情因素外,這主要是因爲可再生能源的繼續發展和高碳價擠壓煤電利潤。所以可以預見,歐盟會在繼續推動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等發展的同時,加強工業以及建築業減排的各項政策。”她說。

近期歐盟各成員國加碼碳中和政策,可能會帶來哪些國際合作的機會?秦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首先,工業領域會繼續大力發展可以實現碳減排的工藝流程、技術或者新材料,和國內企業的低碳技術路徑有一定的相似。其次,歐洲工業企業對於氫能和CCUS技術的投入也格外關注。瑞典綠色鋼鐵企業H2 Green Steel劃於2024年投產,屆時有望成爲全球最大的氫氣“綠色鋼鐵”工廠。再次,建築業依然可以成爲未來關注重點。去年歐盟提出建築翻新浪潮,目標是使歐盟的住宅和非住宅建築的年度翻新至少翻番。同時,歐盟的減排措施也會帶動對其他節能環保材料和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