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比特幣、狗狗幣等新型貨幣的新聞頻出,不少人出於投機心理開始密切關注該領域,甚至入場購買加密貨幣進行炒作。

4月22日,中信銀行發佈了關於禁止數字貨幣交易的公告:

爲保護社會公衆的財產權益,維護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防範洗錢風險,從即日起,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將該行賬戶用於比特幣、萊特幣等的交易資金充值及提現、購買及銷售相關交易充值碼等活動,不得通過我行賬戶劃轉相關交易資金。一經發現,該行有權採取暫停相關賬戶交易、註銷相關賬戶等措施。

從中信銀行的態度不難發現,這家銀行並不支持加密貨幣在國內發展。早在2013年,央行等五個部委就印發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說明了比特幣並不屬於交易結算工具,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隨着時間推移,中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還會逐漸加強。

但在國外,不少政府給予了新型貨幣一些生存空間。日本、新加坡、韓國、美國等地雖不被提倡使用加密貨幣,但在法律上並沒有明令禁止。

由於加密貨幣擁有去中心化、分佈式、不可追查等特點,不少黑客、暗網都將其用於非法交易。比如著名的黑市“絲綢之路”就在去年被美國司法部查獲了近10億美元的比特幣。

這些特性也導致了加密貨幣並不受管理控制,大家的追捧會給金融安全造成隱患。目前比特幣猶如“過山車式”的漲跌已經讓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了,如果某一天加密貨幣崩盤,不僅貨幣持有者會血本無歸,全球金融市場也會受到不小的衝擊。

目前僅有中信銀行拒絕用戶購買,大家仍然能通過其他銀行或第三方支付等方式輕易買到數字貨幣。想要做到完全封禁,還需要國家與金融機構的密切配合。對大衆來說,不少人衝着高收益選擇鋌而走險,但其實無論是哪種投資方式,尚未深入瞭解之前跟風購買都是十分不理智的。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