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以前,中国还是以传统的线下零售行业为主,但是在淘宝、京东兴起之后,电商行业迅速发展,逐渐替代了线下门店。有了电商平台后,许多外国品牌也入驻其中,不过,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里,中国广大消费者的购物车依然以国产品牌居多。

根据电商平台发布的新国货白皮书显示,95后的最爱的国货为华为、小米和南极人。说到南极人,想必许多人心生疑惑,什么时候南极人都成为购物主流了?事实上,现在的南极人早已今非昔比。从2008年开始,南极人就不再自主生产销售,而是转型“卖吊牌”,吊牌领域覆盖多个领域,包括服装、电器等等,可以说是“万物皆可南极人”。

通过“众筹”,张玉祥创立南极人

在“被迫”卖吊牌之前,南极人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国产品牌,所售卖的保暖内衣曾经是许多人的购物首选。1996年,俞兆林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保暖材料,并将这种材料和保暖内衣结合,保暖内衣由此诞生,一时席卷了服装市场,风光无限。

保暖内衣的生产门槛不高,而且市场发展前景大好,许多人都想“分一杯羹”,当时南极人的创始人张玉祥也抱着相同的想法,不过,他没有马上建立品牌,而是转头做起了“众筹”。通过“众筹”的办法,张玉祥一共筹集了300万元的资金,完成初始资金的积累后,张玉祥在1998年创立了南极人。

南极人发展势头迅猛,创立仅4个月,销售额就突破1亿元,迅速在保暖内衣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在良好的发展势头下,张玉祥还邀请了一众知名明星为南极人代言,并且还登上央视频道的广告,提升其品牌价值。南极人发展到了2004年,销量已经突破10亿元大关。

行业“内卷”严重,南极人改行卖吊牌

可观的行业利润吸引了无数眼光,在1998年到2005年这几年间,保暖内衣的品牌数量如雨后春笋纷纷拔地而起,从最开始寥寥几家增长到500多家。除了南极人之外,北极绒和恒源祥也在不停地抢占市场份额。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南极人一度被挤压,不光是毛利率低于10%,净利润也不足5%。

如此严重的行业“内卷”,让南极人陷入困境,不过,受到恒源祥商标授权获得2.68亿元收入的启发,让南极人知道了可以走品牌授权这一条路,张玉祥“砍去”生产和销售环节,只保留了“南极人”的品牌。

随着电商平台开始兴起,南极人在2010年正式更名为“南极电商”,并且在2015年“借壳”登陆A股上市。上市之后,南极人的授权店铺多达6000家,并且接连收购了许多品牌,将自己的业务拓宽到互联网领域上。

根据南极人在2018年发布的财报显示,全年营收33.53亿元,净利润达到8.87亿元,其中品牌综合服务业务营收和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就占据了南极人总利润的76.14%,换言之,有3/4的利润都依赖品牌授权。

被“盯上”的南极人,还能走多远?

靠着“卖吊牌”的南极人,口碑严重两极分化,在2021年1月15日,证监会表示将南极人纳入重点的关注范围,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情呢?还得从今年开年的前两个交易日说起,南极人的股票在1月4日跌停;1月5日市值跌破300亿元,如今更是“跌跌不休”。针对这个问题,兴业证券在2019年曾经隐晦提出南极人疑似财务造假。

根据南极人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全年净利润营收为12.06亿元,可以说,靠着“卖吊牌”这一出路,南极人不仅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杀出重围,还取得了年净利润12亿的好成绩,但是面对褒贬不一的评价,南极人已经渐渐要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现在南极人因为品控问题频频被有关部门“点名”,可见当务之急,是要赶紧严格把控品牌授权的质量,否则早些年在消费者心中积累下的良好形象就要“毁于一旦”。

目前,张玉祥对疑似财务造假一事发出了回购计划,但是没有打消消费者的疑虑,而南极人为了寻找新的消费市场,已经将眼光落在了国外市场。

在2021年2月18日,南极人公司宣布成立了跨境电商事业部,计划将分布在欧美、中东、印度、东南亚等地的消费市场。不过,跨境电商才刚刚成立,而南极人财务造假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南极人的未来将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欺骗了消费者多年,早已关掉工厂只卖吊牌的南极人,你觉得质量怎么样?欢迎留下你的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