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以前,中國還是以傳統的線下零售行業爲主,但是在淘寶、京東興起之後,電商行業迅速發展,逐漸替代了線下門店。有了電商平臺後,許多外國品牌也入駐其中,不過,根據阿里研究院發佈的《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裏,中國廣大消費者的購物車依然以國產品牌居多。

根據電商平臺發佈的新國貨白皮書顯示,95後的最愛的國貨爲華爲、小米和南極人。說到南極人,想必許多人心生疑惑,什麼時候南極人都成爲購物主流了?事實上,現在的南極人早已今非昔比。從2008年開始,南極人就不再自主生產銷售,而是轉型“賣吊牌”,吊牌領域覆蓋多個領域,包括服裝、電器等等,可以說是“萬物皆可南極人”。

通過“衆籌”,張玉祥創立南極人

在“被迫”賣吊牌之前,南極人作爲一個家喻戶曉的國產品牌,所售賣的保暖內衣曾經是許多人的購物首選。1996年,俞兆林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保暖材料,並將這種材料和保暖內衣結合,保暖內衣由此誕生,一時席捲了服裝市場,風光無限。

保暖內衣的生產門檻不高,而且市場發展前景大好,許多人都想“分一杯羹”,當時南極人的創始人張玉祥也抱着相同的想法,不過,他沒有馬上建立品牌,而是轉頭做起了“衆籌”。通過“衆籌”的辦法,張玉祥一共籌集了300萬元的資金,完成初始資金的積累後,張玉祥在1998年創立了南極人。

南極人發展勢頭迅猛,創立僅4個月,銷售額就突破1億元,迅速在保暖內衣的市場中站穩腳跟。在良好的發展勢頭下,張玉祥還邀請了一衆知名明星爲南極人代言,並且還登上央視頻道的廣告,提升其品牌價值。南極人發展到了2004年,銷量已經突破10億元大關。

行業“內卷”嚴重,南極人改行賣吊牌

可觀的行業利潤吸引了無數眼光,在1998年到2005年這幾年間,保暖內衣的品牌數量如雨後春筍紛紛拔地而起,從最開始寥寥幾家增長到500多家。除了南極人之外,北極絨和恆源祥也在不停地搶佔市場份額。面對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南極人一度被擠壓,不光是毛利率低於10%,淨利潤也不足5%。

如此嚴重的行業“內卷”,讓南極人陷入困境,不過,受到恆源祥商標授權獲得2.68億元收入的啓發,讓南極人知道了可以走品牌授權這一條路,張玉祥“砍去”生產和銷售環節,只保留了“南極人”的品牌。

隨着電商平臺開始興起,南極人在2010年正式更名爲“南極電商”,並且在2015年“借殼”登陸A股上市。上市之後,南極人的授權店鋪多達6000家,並且接連收購了許多品牌,將自己的業務拓寬到互聯網領域上。

根據南極人在2018年發佈的財報顯示,全年營收33.53億元,淨利潤達到8.87億元,其中品牌綜合服務業務營收和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就佔據了南極人總利潤的76.14%,換言之,有3/4的利潤都依賴品牌授權。

被“盯上”的南極人,還能走多遠?

靠着“賣吊牌”的南極人,口碑嚴重兩極分化,在2021年1月15日,證監會表示將南極人納入重點的關注範圍,爲什麼會發生這件事情呢?還得從今年開年的前兩個交易日說起,南極人的股票在1月4日跌停;1月5日市值跌破300億元,如今更是“跌跌不休”。針對這個問題,興業證券在2019年曾經隱晦提出南極人疑似財務造假。

根據南極人發佈的2019年財報顯示,全年淨利潤營收爲12.06億元,可以說,靠着“賣吊牌”這一出路,南極人不僅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殺出重圍,還取得了年淨利潤12億的好成績,但是面對褒貶不一的評價,南極人已經漸漸要失去消費者的信任。

現在南極人因爲品控問題頻頻被有關部門“點名”,可見當務之急,是要趕緊嚴格把控品牌授權的質量,否則早些年在消費者心中積累下的良好形象就要“毀於一旦”。

目前,張玉祥對疑似財務造假一事發出了回購計劃,但是沒有打消消費者的疑慮,而南極人爲了尋找新的消費市場,已經將眼光落在了國外市場。

在2021年2月18日,南極人公司宣佈成立了跨境電商事業部,計劃將分佈在歐美、中東、印度、東南亞等地的消費市場。不過,跨境電商纔剛剛成立,而南極人財務造假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南極人的未來將會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欺騙了消費者多年,早已關掉工廠只賣吊牌的南極人,你覺得質量怎麼樣?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