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財務總監、董祕扎堆辭職,這些公司要警惕

記者 | 吳治邦

一季報和年報已披露完畢,上市公司證券事務部、財務部等工作人員也經歷了一番煎熬歲月。按理說,在半年報編制之前,這些工作人員終於可以喘口氣,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相對寬鬆。

不過,梳理統計年報季的公告可發現,部分A股上市公司財務總監、董祕卻在度過最煎熬的年報季後,選擇遞交辭職報告。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五一節假期前後,除去正常的換屆選舉,就有包括金溢科技(002869.SZ)、金富科技(003018.SZ)、世嘉科技(002796.SZ)、奧聯電子(300585.SZ)、百邦科技(300736.SZ)、華神科技(000790.SZ)、冰山冷熱(000530.SZ)、*ST貴人(603555.SH)、富邦股份(300387.SZ)、*ST天成(600112.SH)、司爾特(002538.SZ)、智動力(300686.SZ)、有友食品(603697.SH)、準油股份(002207.SZ)、*ST美尚(300495.SZ)、*ST北訊(002359.SZ)、昌紅科技(300151.SZ)、民生控股(000416.SZ)、中原內配(002448.SZ)、恆信東方(300081.SZ)、愛迪爾(002740.SZ)等逾20家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董祕遞交了辭職報告。

不是說出現這樣情況就一定有問題,但起碼應該對這樣的公司“另眼相看”,監管部門也應當以年報前後的財務總監、董祕辭職潮爲線索,對所涉公司進行具體分析,不能放過任何可疑之處。

以富邦股份爲例,該公司的2020年年報、2021年一季報均在4月26日晚間對外披露,4月30日披露公司財務總監嚴偉辭職的公告,並且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嚴偉原定任期爲2019年5月10日至2022年5月9日,並且其還有60000份期權未行權。作爲財務總監,爲財報編制忙碌數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嚴偉爲何選在外人眼裏即將“苦盡甘來”的節點上辭職,一句“個人原因申請辭職”顯然難解中小股東的疑惑。

進一步梳理可以發現,富邦股份因信息披露不準確、信息披露不及時,2月4日收到湖北證監局的警示函,4月20日又因同樣的信披問題被創業板公司管理部發出監管函。其中所涉金額較大的爲一境外投資項目,公司明明還有4082.62萬元的募集資金未被使用完畢,卻在過往披露稱已經將這筆錢用於了收購款。

根據2020年年報顯示,富邦股份本該兩年前支付的股權收購款938.98萬歐元(其中使用募集資金金額4082.62萬元),目前被CMS 律師事務所主動將款項退還至荷蘭富邦賬戶,目前該筆資金存放於荷蘭富邦在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開設的離岸賬戶中(銀行賬號:OSA13843631431781)。公告還指出荷蘭本地銀行存款爲負利率,每月會產生一定的負利息費用,這意味着兩年多來這筆款項一直都在縮水。

那麼,這筆款項存管情況到底如何,有無被關聯方佔用的情形,多年任其閒置的緣由在哪裏?需要指出的是,富邦股份存放在境外的款項總額爲1.45億元。某上市公司存放於國內銀行的資金都能爆出造假醜聞,再想到富邦股份信披有前科,其國外的存款怎能不讓人疑慮?

此外,富邦股份總營業收入中48.92%比例源於境外,絕對金額達到3.16億元,利潤54.89%源於境外,境外毛利率也高於境內。考慮到近些年來上市公司境外營收頻現造假醜聞,因此,對富邦股份境外營收的真實性同樣應當被認真核查。

當然,如同上文提及的的那樣,像富邦股份這樣的公司,公司財務總監的辭職不一定就代表着存在着嚴重的問題。但像*ST北訊這樣的公司,連年報都不能按期披露,公司的負責人、董祕接連辭職,顯然是把“問題”已經寫在了臉上。

作爲投資者而言,我們自然應當秉持“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心態,對這樣的公司引起足夠警惕。對監管部門來說,無疑也應當結合所涉公司的歷史信息,給予重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