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男童小宇不幸患上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肌肉萎縮無法站立,據悉,這種罕見病在全球只發現過兩例,這很可能是中國首例。

爲了給孩子治病,小宇父母此前花費了近20萬元,還做好了回湖南老家找親戚籌錢做骨髓移植的思想準備。

到東莞市兒童醫院就診後,進行了基因檢測,終於發現了疾病根源是基因SLC52A2變異,導致維生素B2代謝紊亂,進而導致造血功能障礙和神經系統異常。於是,醫生嘗試給小宇使用維生素B2治療。2個月後,小宇的紅細胞已經完全正常了;而原本肌肉萎縮無法站立的他,也能站穩片刻,走兩三步了,病情一天天好轉。

隨後,《廣州日報》以《醫生用四毛錢藥治好血液病男童》爲題報道了這個事件,稱小宇到目前爲止已經喫了3個多月的維生素B2,總計近300片,每片0.39元,花費不到120元。

網友們對這個新聞的第一反應,都是稱讚該主治醫生是好醫生、業界良心……

同行態度截然相反

然而,醫療界的同行們卻對這個標題十分反感,紛紛指責!

因爲這個標題太容易誤導不明真相的讀者了!

首先,這個病雖然最後用的是每片4毛的藥,但前期看病花費包括基因檢測和排除其他疾病,花了近20萬,正是前期的鉅額鋪墊纔給了醫生最明確簡單的用藥選擇,總治療費用應該是20萬+4毛纔對。

其次,4毛錢的藥只是控制病情,改善了現狀,孩子以後的病情會怎樣變化還是未知之數,畢竟,這是全球僅三例的罕見病。但報道可能會誤導人,以爲血液病喫點維生素就能緩解。

第三,很多血液病都是治不好的。可以說,小宇相當幸運,能找到致病基因,能有藥可治,而且針對藥物那麼便宜。但更多的患者目前還沒有他這麼幸運,即使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也未必有結果;即使找到致病因素,也未必有藥可用,更不用說“4毛”的藥。

醫生們普遍擔心,這種標題容易讓讀者產生血液病都可以治好,並且檢查費、醫藥費並不貴的印象。外行人如果對醫療不瞭解,再加上這種新聞導向,容易拿“四毛錢就治好了病”來跟自己的病情類比,可能會把自己高昂的醫療費用歸咎於醫生利用疾病牟取暴利,由此產生醫患矛盾,細思極恐!

醫療費用高昂的原因

這則報道引起的反響,普通人和醫生的態度雖然截然不同,但都可以歸因於醫療費用的問題。一般人都希望醫生能花最少的錢,自己受最少的罪,就把病治好。而醫生們則認爲,在大多數情況下,醫療費用高昂是無可避免的。

一方面,臨牀上很多檢查、治療都確實是比較昂貴的,做一次檢查動輒成百上千,住一次院費用往往數以萬計,很多人直呼病不起,不想去醫院,怕因病致貧,還喜歡將責任推到醫生身上。

另一方面,醫生們也覺得很委屈:各種費用都是由物價局定價的,自己也是依照病情進行檢查和治療,費用高昂跟他們沒有關係,自己卻總成了病人發泄憤怒的對象!

那麼,到底是什麼推高了醫療費用呢?

1、藥品、醫用材料的應用檔次提升過快。由於醫療的特殊性,使得醫療機構和患者之間存在着信息不對稱,醫療機構爲了謀求生存發展,往往採取“以藥養醫”的經營策略,藥品、材料越貴,利潤更厚。

2、醫療設備過度使用。醫院的儀器、設備都是自籌資金購置的,政府對醫療技術的收費又有嚴格限制,醫院爲儘早賺回成本、爭取最大利潤,勢必儘可能利用儀器設備,使效益最大化。另外,醫療機構之間,對相互檢查結果信任度低,造成重複檢查,嚴重增加了患者的費用。

3、高精尖的檢測與治療手段。隨着科技的發展,大量新設備、新儀器應用於臨牀,昂貴的檢測方式在提高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方面可提供幫助,但“新”往往也意味着“貴”。

4、老齡化。老年人患病率相對較高,而且多數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像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透析等慢性疾病患者逐漸增加,腫瘤等惡性疾病也呈高發狀態,病程長、難治癒,容易出現多系統、多臟器疾病並存的現象。

5、人們保健意識增強。很多人對健康體檢、健康保護提出了更高的消費要求,對檢查項目要求高標準、全面性、多樣化,拉動了醫療消費需求,導致了醫療費用的上升。

6、喜歡到大醫院就診。許多患者即使是小病小痛也要到規模大、技術力量雄厚的大型醫療機構就診,並要求高檔的住院環境,無疑會增加醫療費用。

7、總體物價指數上升。社會總體物價和消費水平呈不斷上漲的趨勢,必然導致醫療價格的上升。

8、政府投入比例低。2020年,中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醫療衛生領域的財政支出佔總支出的比例爲7.2%,而國際平均水平是14%-20%,相當多的國家佔20%以上。由於財政補貼不足,衛生機構必須運行自負盈虧的企業化管理,大多數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經濟收入與創造的經濟效益掛鉤,加之患者有需求,過度醫療現象難免不會發生。

9、醫療糾紛增加。導致醫務人員從業風險增大,使得他們在疾病治療過程中過分強調客觀檢查,以備作爲潛在的法律依據,例如現在幾乎所有醫院,都將血生化、尿液分析、血脂、艾滋病抗體、甲乙丙肝抗體、胸片甚至糖耐量實驗列爲手術前的常規檢查。

10、醫療保險制度不健全。醫療保險覆蓋範圍和層次相對較低,發展也很不均衡。導致個人就醫負擔較重、抗疾病風險能力低,一旦生病就難以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

11、醫生在治療過程中可以選擇藥品(處方權),藥品生產廠家通過“回扣”影響醫生對藥品的選擇。

12、某些人享受公費醫療,存在一定的浪費心理,往往追求更高、更好的醫療服務,醫療消費不是按需所求。

總的來說,目前醫療費用上漲、高昂是不爭的事實,原因也極其複雜,並不是某個“好醫生”或“壞醫生”所能左右的。

如果你要想花少錢治好病,這裏提供5點建議:1、儘可能增加自己的醫學知識,縮短與醫生的信息差距;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生病,定期體檢,病向淺中醫;3、如果你經濟狀況不佳,一定要告訴醫生,和醫生商量治療方案;4、根據自身經濟能力,購買商業健康保險,作爲醫保的補充;5、多認識一些醫生朋友,必要時讓他們以第三方的身份提供客觀意見,有大病時可以多諮詢幾個醫生再決定治療方式。

來源:金選醫課 (健康界入駐作者)

2021健康界峯會 倒計時12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