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1專訪|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負責人: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今年優化營商環境四項重點工作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2020年1月1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作爲我國首部針對營商環境的行政法規正式實施。《條例》圍繞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供便利的政務服務等方面進行了規範,旨在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其中,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明確的一項優化營商環境重要舉措。2018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連續三年組織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有效調動了各地優化營商環境的積極性,推動了“放管服”改革在基層的落實。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效果如何?今年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在哪?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是怎樣的?三年評價起到了什麼作用?近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司長楊潔。

推進更多“網上辦”“跨省通辦”

《21世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作爲我國乃至全球首部優化營商環境領域行政法規,從2020年1月1日開始執行已有一年多時間。這段時間裏,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取得哪些成果?

楊潔:2020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爲契機,一手抓宏觀政策,一手抓重點領域“放管服”改革,以更好營商環境穩住經濟基本盤,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第一,全面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條例》巡迴宣講解讀,向市場和公衆宣傳相關內容。組織清理與規定不符的規章、規範性文件,推進修訂或廢止工作。推動地方結合實際出臺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發佈首部《中國營商環境報告》,展示各地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實踐。完善和發展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組織開展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

第二,持續降低市場準入門檻。連續3年修訂《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數量由151項縮減至123項。啓動海南自由貿易放寬市場準入試點,在醫療、教育、金融、文化、商業航天、新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22條政策舉措。連續4年修訂《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實施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推動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石化項目等一批重大外資項目落地。

第三,新型監管模式普及應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建立健全以信用爲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聯通46個部門、所有省(區、市),形成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總樞紐”。持續創新包容審慎監管,引導規範平臺經濟等新興產業健康發展。破除市場準入、招標投標等領域隱性壁壘,以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

第四,大力推進政務服務網上辦。配合國辦統籌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印發實施部門數據共享責任清單,建立了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合。面向65個部門、31個省(市、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990餘個業務系統,提供查詢覈驗服務,全國一體化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體系基本建成。加快政務數據共享和電子證照跨省互認,實現更多事項集成辦理和“跨省通辦”。

第五,助企紓困激發市場活力。持續降低市場主體負擔,將小微企業貸款本息延期還本付息政策等延長至2021年底。推廣“信易貸”模式,全國“信易貸”平合發放貸款突破2萬億元。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其他5部委,在全國雙創示範基地範圍內啓動實施創業帶動就業專項行動,構建專業化、全鏈條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力爭全年轉化1000項技術,創造10萬個就業機會。

重點推動服務業有序開放

《21世紀》:今年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會推進哪些重點工作?

楊潔: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落實。對照《條例》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鼓勵支持地方在法治框架內積極探索原創性、差異化的優化營商環境具體措施。不斷完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在全國部分地級及以上城市組織開展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編制發佈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年版),更好發揮評價的引領督促作用。

二是進一步破除市場準入壁壘。修訂出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抓好海南自由貿易港放寬准入特別措施落地實施工作,制定出臺深圳、橫琴粵澳等放寬准入特別措施。進一步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落實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重點推動服務業有序開放,持續放寬製造業等領城准入限制。暢通市場意見反饋渠道,破除所有制歧視、地方保護和隱性壁壘。

三是進一步創新監管優化服務。依託信息化手段,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使監管“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持續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配合國辦進一步做好數據共享支撐,推動線上線下服務深度融合,在更大範圍實現“一網通辦”。

四是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繼續清理規範重點領域收費,更大範圍推廣“信易貸”模式,推動小微企業融資更便利、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運用大數據等精準推送,推動惠企政策快速兌現、應享盡享。組織212家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做好創業帶動就業工作,鞏固雙創示範基地創業就業“校企行”成果,爲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搭建更多平臺。

加入調研、暗訪、大數據分析

《21世紀》:國家發改委連續三年組織營商環境評價,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是怎樣的?

楊潔: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營商環境評價制度,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作出的一項制度性安排。2018年以來,我委按照國務院部署,本着國際可比、對標世行、中國特色原則,牽頭建立且不斷完善以市場主體和社會公衆滿意度爲導向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評價方法論。

評價指標體系緊扣市場主體和社會公衆滿意度,緊扣營造穩定公平可預期營商環境的要求,緊扣投資吸引力和城市高質量發展,從衡量企業全生命週期、反映投資吸引力、體現監管與服務三個維度,包含18個一級指標和87個級指標,綜合反映各地營商環境情況。

評價方法充分考慮市場主體和社會公衆感受,比如,在2020年評價中,我們發放企業問卷36萬餘份,電話採訪企業1900餘家,深度對接企業200餘家;投打調查覈驗電話2萬餘通;暗訪政務服務大廳320個;通過電話覈驗、企業調研、大廳暗訪、大數據智能分析等方式,深入聽取和了解市場主體和社會公衆的感受和意見。

截至目前,全國有98個城市成爲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的參評城市,實現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全覆蓋。

通過近年評價實踐,中國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逐步提高,評價工作對優化營商環境的引領和督促作用持續顯現。當然,評價體系和方法還要不斷完善,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走深走實。

“一號改革工程”

《21世紀》:連續三年的營商環境評價,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有什麼發現?

楊潔: 通過評價,參評城市可系統檢視本地區營商環境,並制定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在相關領域的改革,不少城市已經從追趕者變成並跑者、領跑者,基本實現以評促改、以評促優的良好效果。

同時,及時總結推廣先進城市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鼓勵各地方比學趕超、良性競爭,推動全國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2020年,我們發佈了首部《中囯營商環境報告》,全面展示各地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舉措和典型案例。

不少省市都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爲“一號改革工程”,聚焦市場主體反映的突出問題,對標國內國際先進水平,主動作爲、改革創新,推出了一批針對性強、獲得感高的改革舉措,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比如,推進事項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務;深化信息共享,提升“零跑腿”體驗;創新監管模式,實施“免打擾”監管;提高政務誠信、加強政務公開,打造“公信力”政府等。

各地競相優化營商環境的氛圍日趨濃厚,全國層面營商環境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這爲我國保持經濟長期向好態勢、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作者:周瀟梟,實習生,李嘉煒 編輯:週上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