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視頻工作者而言,視頻拍攝其實是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就日常常用裝備而言,輸入端採集設備包括:相機或攝像機、麥克風、穩定器、便攜式LED補光燈、三腳架等等;而就後期處理設備而言,一般需--要:高性能主機、顯示器和質量過硬的硬盤組合。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視頻工作者的裝備選擇。

爲什麼選擇視頻這個行業?如今不論是商業視頻領域,還是vlog視頻市場,視頻已經成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比於傳統靜態攝影,視頻對於配套設備,特別是後期處理設備的要求是相當高的。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分爲兩部分,從採集設備和後期處理設備兩方面,來說下視頻拍攝所需的裝備。

首先,對於前期採集設備,現在最常見的是手機和各類數碼相機。當然,相比之下,相機拍攝視頻不僅可以獲得更好的畫質,而且通過搭配不同鏡頭,可以獲得更寬廣的視野或者更強烈的虛化,從而營造更好的氛圍感。如今,對於相機拍攝視頻,諸如佳能PowerShot G7 X Mark III、EOS M6 Mark II、EOS R5、EOS R6都是常見的視頻採集裝備。

但是拍攝視頻除了相機之外,還需要更多配套設備。對於目前vlog博主而言,必備的視頻配套設備包括:

支撐設備:視頻三腳架、獨腳架、搖臂、滑軌等

穩定設備:各類穩定器

收音設備:麥克風(包括無線麥克風和指向性麥克風)、挑杆

燈光設備:常見各類LED補光燈、燈架以及柔光道具

另外,拍攝視頻時,還常用到圖傳與監視器,如今無人機也是視頻拍攝的常見設備。爲了追求更理想的效果,視頻拍攝往往會用到多機位,這個時候不僅是設備,對於人員也會有更明確的分工。

在各項設備中,相機與鏡頭是最爲重要的。像現在我常用的相機設備,是佳能EOS R6搭配RF大三元鏡頭,也就是RF15-35mm F2.8 L IS USM、RF24-70mm F2.8 L IS USM、RF70-200mm F2.8 L IS USM。這是一套簡單高效的拍攝組合,不僅能夠應對各類拍攝題材,而且RF鏡頭羣重量輕盈,整套組合上穩定器非常方便。

這裏我想着重說一下佳能EOS R6這臺相機,過去可能不少朋友都在用索尼A7M3拍攝視頻,但是有了EOS R6之後,必須要說這臺相機實在是太香了。佳能EOS R6相比於索尼A7M3,主要的優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佳能EOS R6視頻規格更高,擁有4K 60P,而且高感更優秀

佳能EOS R6可以拍攝4K 60P,而索尼A7M3只能拍攝4K 30P。4K 60P不僅可以讓視頻更流暢,而且可以提供4K分辨率下的小升格。更重要的一點,佳能EOS R6不僅可以拍攝4K 60P,而且沒有視角裁切。

佳能EOS R6可以拍攝無視角裁切的4K 60P,而索尼只能拍攝4K 30P

非常重要的是,佳能這臺相機的傳感器源自於佳能旗艦機EOS-1D X Mark III,因此不論拍照還是視頻,都能實現弱光下的理想畫質。

我們可以看下兩臺相機ISO 6400的視頻畫質表現,在弱光下索尼很難直接飆升高感來達到直接的拍攝效果,必須要藉助更復雜的燈光設備。而佳能EOS R6在弱光下也能擁有理想畫質,既提升了拍攝效率,又可以大大節省燈光和人力成本。

二、對焦

之前很多朋友購買索尼A7M3是因爲在那個時代,索尼A7M3在視頻下有出色的面部識別對焦。但是如今佳能EOS R6擁有更好的眼部對焦性能,而且弱光下對焦性能更優秀。

索尼A7M3視頻下僅支持面部識別

佳能EOS R6視頻下可以實現靈敏的眼部追蹤,而且各類複雜環境下,對焦都很精準

三、後期處理空間

佳能EOS R6和索尼A7M3都具有內錄Log曲線,但是佳能同時還可以實現內錄10bit視頻,並且支持HDR PQ拍攝。更爲重要的一點,索尼A7M3在拍攝S-Log時,原生最低感光度爲ISO 800,而佳能打開C-Log,感光度爲ISO 400起跳,這比索尼在實際拍攝時方便很多。

兩臺相機都可以內錄Log,但是佳能內錄Log感光度起跳更低,更加方便

另外,對比兩家的Log曲線畫質,也可以看到佳能C-Log的細節和噪點控制更好一些。而索尼A7M3雖然具有S-Log2和S-Log3,但是如果看視頻下的畫質表現,還是要稍遜一些。

佳能C-Log在暗部噪點控制和細節上,要稍好一些

四、防抖

佳能EOS R6支持8檔機身防抖,不僅在拍照時有用,在視頻拍攝時,也提供了更好的短時手持拍攝效果。我們可以對比佳能EOS R6和索尼A7M3手持運鏡的效果,可以看到佳能EOS R6拍攝的畫面會更加穩定流暢。

索尼A7M3手持運鏡,抖動較爲明顯

佳能EOS R6手持運鏡,可以減少抖動

對於相機而言,佳能EOS R6不僅是一臺拍攝視頻的好相機,其實也是一臺不錯拍照相機。對於拍照而言,這臺相機本身可以提供理想的高感畫質,同時相機寬容度相當優秀,不管是風光還是夜景,在應對大光比環境時都可以得心應手。過去可能大家用索尼會更多,主要是索尼微單推出年代早,鏡頭羣相對更豐富。但是佳能EOS R6問世之後,這臺相機對於視頻工作者,無疑是更加優秀的選擇。

剛纔我們說的是視頻拍攝的輸入端,其實對於視頻後期處理,對電腦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對於視頻後期而言,首先常見的分類包括Mac系統和Windows系統兩大類。蘋果電腦最大的優勢在於自己的Final Cut剪輯軟件,Final Cut有着非常優秀的系統優化,可以提供非常流暢的視頻剪輯體驗。當然,劣勢也顯而易見,封閉的系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成本,不管是主機還是配套的軟硬件設備,蘋果電腦的性價比都是要低於Windows系統的,而且對於製作視頻特效來說,其實蘋果系統並沒有太多優勢。

下面我們來說下,我最近使用的Windows視頻平臺的硬件選擇。

如果考慮較爲複雜的視頻剪輯或者特效製作,其實高性能的Windows臺式機反而是更好的選擇。在硬件選擇方面,視頻處理要求最高的是CPU和內存大小。

視頻剪輯對於CPU的性能要求非常高,如今佳能EOS R6可以拍攝4K 60P視頻,如果要進行較爲複雜的後期調色,特別是本身拍攝的就是C-Log的10bit視頻,我們需要CPU有足夠強的算力。對於臺式機而言,如今儘可能選擇i9-10900K以上級別CPU,可以獲得更強算力,並且在製作AE特效時獲得更快的渲染速度。

對於視頻處理,內存大小會直接影響預覽效果和渲染速度。所以內存沒有什麼可說的,越大容量,越快頻率,對後期處理的價值越大。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顯卡部分。過去視頻渲染對於顯卡的要求並不高,但是現在很多顯卡,特別是NVIDIA顯卡,通過CUDA顯卡加速技術,可以把視頻轉換的工作負載從計算機CPU的“中央處理”模式轉化爲NVIDIA顯卡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的“共同處理”模式。從而大幅度提升視頻預覽和渲染效率。要實現CUDA加速,我們最好選擇GeForce RTX 3070以上規格的顯卡,例如現在我使用的這套主機,就採用了i9-10900K的CPU,同時配有32GB內存以及GeForce RTX 3070顯卡。

最後是顯示設備,目前我使用的兩臺顯示器中,主力顯示設備是優派VP-2785,旗艦級4K廣色域顯示器,可以實現99%的ARGB色域,並且支持HDR功能,不僅照片處理非常優秀,同時是一臺理想的視頻剪輯顯示器。我的輔助顯示器是明基SW240,這是一臺優秀的24寸全高清廣色域顯示器,同樣適合圖片與視頻處理。

對於視頻工作者而言,優秀的相機和拍攝裝備,可以大大提升視頻的輸入畫質,而良好的後期處理系統,能夠讓高畫質得以延續。因此如果想要獲得更理想的視頻畫質,單靠前期是不夠的,還需要整套硬件設備的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