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了《時間,比大腦更重要的器官》,引發了一些爭議,部分網友留言說說時間就是時間,不能算是器官。

今天我們再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螞蟻的二維世界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雖然螞蟻是一隻三維世界的生物,但是從它的活動特徵看,絕大部分螞蟻其實是一種二維生物,即它們將所有的運動都放在一個個平面上。

即使螞蟻翻山越嶺爬過了很多立體的山丘和樹林,但是它們依然將這些物體都化成不同的平面,然後將這些平面拼成一個巨大的二維世界。在它們眼中,世界就是平的。

如果有一天,一隻工蟻突然進化出兩對翅膀(螞蟻有兩對翅膀),那麼它們的生命軌道就一下子從二維世界擴展到三維世界了。

例如原來要爬到頭頂上的樹葉,需要先爬到樹根,然後爬到樹幹,接着爬過多個分叉的樹枝,最後才爬到樹葉上,即使它離這片樹葉只有10釐米遠,前面的爬行過程(從幾米到幾十上百米)也無法省略。

有了翅膀之後,它就可以忽略這個爬行過程,直接飛到樹葉上去,將原來千山萬水的距離縮短到10釐米,這就是三維生物的優勢。

螞蟻的幼蟲階段理論上都可以發育成有翅膀的成蟲的,只是不同的餵養方式導致了不同的發育方式,最後大多數變爲沒有翅膀的工蟻,極少數變爲成熟的雌、雄蟻。沒有翅膀的工蟻就被永遠地固化在二維世界中。 

螞蟻是二維生物


人類的三維世界

人類生活在三維世界中,如果加上時間這個維度,那麼就生活在四維世界中,但是我們很多時候忽略了時間這個維度,在潛意識中,我們就是一個三維世界的生物

這也很好理解,因爲人類是視覺動物,我們看到的都是前後、左右、上下的空間,所以思維方式也很自然地認爲這就是我們的世界。

無論是古代帝王們的開疆拓土,還是地理大發現,都是在三維空間中探索,即使是馬斯克的火星計劃,也只不過是將三維空間從地球延伸到了火星而已。所以,我們都默認爲自己是三維生物。

在這一點上,其實我們並不比螞蟻強多少,都是在自己默認的空間範圍內不斷拓展而已。如果沒有“翅膀”的加持,我們就會一直固化在自己的世界中。

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通過時間推手來跳出這個固化的三維世界。 

三維世界也是我們的束縛


時間的獨特價值:積累到質變

如果僅僅停留在三維空間,那麼我們就是處於一個個靜態的瞬間畫面中,而時間將這些畫面串聯起來,形成了連貫的“視頻流”。

據統計,每6-7年,我們全身的細胞就全面更新一次,這個時候的我們,除了記憶和能力之外,其實已經是一個全新的自己了。

如果我們的記憶內容沒有增加,能力沒有變化,那麼其實7年後的自己和7年前的自己就是一樣的,只是白白損耗了一次細胞更新的次數而已,而細胞更新的次數是有限的,這些更新次數用完後,人的一生也就走完了。

我們的器官在三維世界中體現爲三維的特徵,例如手指、胳膊有明顯的三維特點,都是圓柱狀等。

那麼我們的器官在時間維度中,同樣帶有時間特點,就是針對某個特點進行積累,直到某個質變狀態。基於這個特點,我就將我們在時間維度的器官稱爲“時間推手”,它能夠幫助我們對自己的優勢、劣勢進行持續的疊加,從而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說得有點抽象,就像一些不良習慣會積累起來,最後引發某些病變,而一些優秀習慣,例如堅持鍛鍊,累積起來,最後就身體更健康、肌肉更發達等。 

充分利用時間的累積效應

我們能夠與時間共生的唯一方法就是充分利用時間的累積效應:

  • 長期吸菸會大概率導致肺癌,那麼就打斷這個積累效應:戒菸或者用其他方式替代吸菸。

  • 終身學習會提升我們的長期競爭力,那麼就選擇一個方向持續努力,不急不躁,按部就班地前進。

  • 每天刷娛樂小視頻,無法形成積累效應,那麼是否可以專注某個方向的小視頻,成爲這方面的行家裏手。例如專注於武術小視頻,不一定成爲霍元甲,但是一定可以具備較強的防身能力。

  • 每週閱讀一本財經方面的書籍,一兩年後必然能夠輕易看破那些僞專家們的胡言亂語,而且能夠頭頭是道地給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時間就是一種推手,它將我們大概率地推進到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軌道上。

總結

從時間角度看問題、看自己、看成長、看未來,讓時間推手起作用,我們纔算是真正進入了四維世界,成爲一個合格的四維生物。

四維生物與三維生物,其實是兩個物種。

(請關注鐳師兄,最犀利的優勢強化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