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川美眉
《海边的曼彻斯特》一口气看了2遍,跟着李·钱德勒先生(Lee Chandler),一起走过他悲情的大半生。心情压抑得要窒息,但是忍不住想看下去,还看了2遍。


不得不佩服导演肯尼斯·罗纳根平铺直叙看似平常写实,却挖掘人性最本质的内在的功力。男主卡西·阿弗莱克本色高超的演技,一种侵染式的悲伤以及传达出向人生妥协的态度,蔓延在心口,哦,似乎也不全是。
这个曼彻斯特不是英国的第2大城市,而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人迹罕至的海边小镇。这个小镇的名字就叫“海边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不可以简称为曼彻斯特,毕竟全美叫曼彻斯特的城市不下30个。
“海边曼彻斯特”这个小镇,人口只有5000人,因为地处海边,常年阴冷、潮湿,非常切合影片中主人家阴郁、伤悲的心境,也与故事的场景很好地匹配起来。


那么,让我们跟着电影的节奏去体味这个悲伤的故事,看看有没有你我的影子…
(以下剧透:)
片名铺展在一望无际万顷碧波荡漾着的海面上-《海边的曼彻斯特》,合着古典风格的背景音乐呈现出来,显得特别大气舒爽。


接着,一艘小型船驶过来了”克劳迪娅玛丽号”,它独自漂在海面上,船上共有3人。很快我们就知道了,他们是lee、lee哥乔和侄子帕。
乔在驾船,叔侄俩在甲板上,一段有趣的对话飘过来:“关于这个世界,他有好多不理解,但我理解,所以指引着我处世的所作所为。我做的更好,但你爸却看不透…”是李叔叔在说给小时候的帕听的。
镜头一转,城市一角,厚厚的积雪,lee在铲雪,他还帮社区扔垃圾。接着,他在帮一男客户修理水管,建议他换个水斗。他又帮一有色人种某年轻女人疏通马桶,妥了。对方很感激主动付他小费,还跟自己的某闺蜜通电话说喜欢这个管理员,很显然,lee洗手时听见了,他没搭理走了。又去另一家奥尔森夫人那儿,解决漏水的问题,奥尔森夫人很不满意,看来他修了N次没搞定,夫人怒斥他“滚!”


这就是现在的lee,他供职波士顿一家房屋维修管理部门,干着公司最底层最辛苦的“清洁工”,身份卑微,收入低薄,常常被客户投诉,被老板数落。
事情发生在他接到一通电话后,他的哥哥乔心脏病突发去世了,要他去“海边曼彻斯特镇”处理。


他开车上路了,冰天雪地,很灰的心情很冷的天气。
他赶到医院太平间,看了被白被单覆盖着的乔一眼,(医生告诉他乔一小时前刚刚去世)他俯下身亲吻了乔,没有那种大哭大叫特别悲伤的表现,但这种冷静的阴郁,足以堪称男人内心里万般的凄寒与伤痛。
按照程序,他和侄子帕见了律师,律师宣布乔的遗嘱,让他做帕的合法监护人,接管乔留下的遗产资金(现金)包括那艘船。
帕现在16岁,到21岁才可以独立处理。


他有些意外,踌躇着,多少年了,他已经习惯于独自得过且过的生活。
这时候,电影画面开始插叙lee的过往。
好多年前,lee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一个美丽的妻子,就在那晚,命运的手残酷地一挥,他的人生彻底翻转,厄运降临得措手不及。
那晚他和友人在自己家里聚会,已经凌晨2点了 ,觥筹交错后,他们在室内打乒乓,声音弄得很大,妻子兰迪发了脾气,让他把来人通通赶走。他喝多了,玩性阑珊,去烧火,想把房间弄得暖和些,忘记给壁炉放防火板了。他稀里糊涂地去小店买东西,他走着去的,来回各得20多分钟。返回近家时,他发现家已经被大火吞噬了,他听见妻子撕心裂肺地喊着:”我的孩子!“他妻子被消防队员救出来了,三个孩子葬身火海,他要疯了。


在警局里,警察问话,他机械地回答着“忘记放防火板了,也许烧着的木块滚到地板上了”。警察问“没了?”,“你可以走了”。
他几乎崩溃了,抢下警察的枪对着太阳穴,想一了百了,警察打倒了他 。
他离开了海边曼彻斯特,在波士顿租了间小屋,哥帮他买了家具,使他那独居的小屋有了家的味道。妻子和他离婚了,他孑然一生, 独自饮泣自己酿的苦酒,苟延残喘地,如行尸走肉般活着。
这个电影就2条线:一条是哥哥乔,似乎婚姻并不幸福,妻子酗酒,脾气很烂,甚至在乔住院时,她都要发火,后来也离婚了。


一条是lee,他亲手毁了自己美好的生活,正如警察说的“你犯了大错”,他无法原谅自己,没法继续待在海边曼彻斯特,换了一座城市,在波士顿谋生计。
影片采取穿插回忆的方式,交代了lee的过去,他和乔哥俩的感情很好,他常常在假日和哥还有侄子一起出海一起钓鱼,生活只有在此时是放松了的,有了点情趣。
他出事以后,孩子没了,妻子离开了,他独自在波士顿,除了上班他就是去酒吧喝酒,排遣孤独。


他几乎已经丧失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在酒吧他几次动辄跟人出拳相向,他心里很苦,看见别人看他一眼, 认为别人在议论他,就恶语相向打起来了。那一次,他与人口角,鼻子伤了,很狼狈贴了块创口贴。
乔把他领回家,照顾他,他当着乔的女人哭了。唉,这个犯了弥天大错的大男孩,曾经还那么自信。


哥哥的突然离世,给他出了难题,他不可能做16岁侄子的监护人。可也很两难,他安排侄子跟他回波士顿,侄子坚决反对,侄子正值青春年少,有2个女朋友要追,有冰球队的爱好,还有自己的乐队,怎么可能跟他去波士顿。
侄子提出来可以和妈妈住一起,他算开恩开车把帕送到了他母亲家。但是只一顿饭帕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在妈妈和新婚丈夫的家里难受极了,对方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这种不是原生家庭的有继父的家里的气氛很不舒服。


整部电影克制地呈现真实,有些情节甚至很揪心。比如Lee有一次睡到半夜,见到了自己的2个女儿,她们抓住爸爸的手说“爸爸你有看见身上着火了吗?” 他立刻泪湿枕畔。
比如帕,表面看起来父亲突然走了不是那么极度伤心的样子,其实心里很在意的。那晚他和叔叔待在自己家里,叔叔不允许叫女友来过夜,他到冰箱里拿吃的,突然,冰冻食物掉了一地。他抓狂了,想到父亲还在医院冰柜里他大哭起来。
比如lee在海边曼彻斯特处理乔的后事时,不经意在路上和前妻相遇了,兰迪已经有了孩子推着宝宝车,2人很尴尬,但是前妻很激动地检讨自己在那件事发生后对他的态度,说自己话说得太重了。她声泪俱下,“可是我的心破碎了一地”,”你也是碎了呀“。lee慌不择路,语不成句“我,我得走了”……

看得观众们无限感慨,无限唏嘘。
每个人都以为时间可以治愈伤口,但是有些伤口就是愈合不上。
不是吗?我们常说“把一切交给时间”,真的这么简单?我的一位同事,儿子在高中时得了鼻咽癌,治了数年还是走了。另一对我认识的夫妇,儿子已经结婚了,但丁克了5年,一切都那么的幸福却毫无征兆的灭顶之灾从天而降,儿子意外溺亡,突然“失独”了,这样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如何去面对?剩下的余生怎样走完?
你有答案吗?

余华在韩文版《活着》自序中写道“文学就是这样,它讲述了作家意识到的事物,同时也讲述了作家所没有意识到的事物,读者就是这时候站出来发言的”。又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中文版《活着》自序)
从这个意义上《海边的曼彻斯特曼》写出了人生的残酷,人生的无常,或者说悲剧的故事,忧伤地演绎,让观者不由得不去认真思考:活着不易,请珍惜。
影片在最后当乔的葬礼结束后,叔侄俩有这样的对话:“你不用去波士顿,以后你去乔治(乔一起开船的朋友)那里,他们打算收养你。”你为什么不留下?“”我受不了,对不起“lee说。


在这之前有交代,lee带侄子帕到自己家,给他看了陈列柜里的一组礼品枪,(看起来价值不菲)他告诉帕,打算卖了它们,“给你爸爸那艘克劳迪娅玛丽号换发动机。”
叔侄俩最后在乔留下的那艘船上航行着,远方的海天极处似乎有一抹亮色,影片到此嘎然而止,我第一次看到了lee脸上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赘述一句《海边的曼彻斯特》之前没看过。近期才听说,大名鼎鼎的比尔盖兹曾经接受一个访谈,问起最感动的事情,他说“最感动的是看了那个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看得泪流满面”。我分分钟被感动了,以为这个电影一定是一场摧枯拉朽的爱情故事。
看了才知道,一个忧伤的人生经历。


此片2017年获得奥撕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奖,还收获了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200多项奖项,我以为实至名归。
我非常喜欢此片的背景音乐,那种古老的、宗教的音乐的无处不在,对人物的情绪,剧情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释与烘托。
在失火现场,消防员抱着一个蒙面的小布包,那一定是lee烧焦的孩子,大提琴哀婉地泣诉,此刻令人心碎断肠,Lee几乎站不起来了…
在乔的葬礼上,Lee前妻与新丈夫的孩子的哭声混合着被吟唱的赞美诗的音乐,似乎在告诉人们,活着的人生活当继续。


影片结尾,重新响起开头的配乐,海边的曼彻斯特正如马萨诸塞州冬天的阴冷平静一般,有一股绵柔的寒气缠绕着你,不经意间悄悄地扎个透凉,但是即便这样,也难掩这个小镇的安静美好,只觉得太唯美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