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鎖定網攻輸油管道“主謀”,輿論反思美國爲何這麼脆弱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林日 潘秋辰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任重 柳直】因重要燃油管道系統遭勒索軟件攻擊,美國政府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數天過去,事件仍在發酵。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已經確定,幕後黑手是一個名爲“黑暗面”的黑客組織,該組織發表聲明稱,他們只爲“賺錢”,不想製造“社會問題”。由於相關管道太關鍵,美國部分地區面臨的燃料危機加劇,加上正趕上剛打疫苗的美國人要外出旅行,有美媒直呼“糟糕透頂”。這是美國曆史上針對石油設施的最大黑客攻擊事件,事發後華盛頓動員所有資源來應對可能的後果,輿論也開始反思美國爲何這麼脆弱。“一羣網絡海盜可以摧毀東海岸的燃料大動脈,這一事實應該會給整個美國帶來衝擊波。”有媒體寫道。

“黑暗面”:我們只想“賺錢”

10日,FBI發佈聲明稱,確認“黑暗面”勒索軟件對科洛尼爾(前譯“殖民地”)管道運輸公司的網絡遇襲負有責任。FBI還向電力公司、天然氣供應商和其他管道運營商發出緊急警報,要求他們注意類似的黑客代碼。

上週五,美國最大成品油管道運營商科洛尼爾公司遭黑客攻擊,近100GB的資料被攫取,一些計算機與服務器被鎖定。由於這條全長8850公里的管道提供的燃料佔東海岸消耗的45%,美國東部突然遭遇燃油危機。9日,美國政府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美國人近日紛紛去加油站加油,記者也趕緊前往。排隊時,一名女子抱怨說:“真是禍不單行,一路上漲的油價本就很讓人不安了。”另一人說:“我家四口人四輛車,現在都在排隊,你看這裏加油的隊什麼時候有過這般規模?”一名白人男子則說,“這麼大的公司竟被黑客搞癱瘓,真丟人,拜登在本週一定要解決這件事,否則太無能了。”

《華爾街日報》稱,美國能源市場因管道中斷而出現波動,紐約汽油期貨價格10日上漲0.3%,至每加侖2.13美元。眼下正是剛接種疫苗的美國人準備出門旅行之時,若停擺時間更長,則可能進一步推升燃油價格。

據美國“Axios”11日報道,由於這次的受害方太特殊,拜登政府可以說動員了一切資源。白宮還在監測東南部分地區的燃料短缺問題,評估可採取的每項行動。除了取消對公路運輸燃料的各種限制,管理部門11日又臨時取消東部三州及首都的清潔燃料要求。

紐約時報》稱,在過去的這個週末,白宮召開緊急會議,試圖釐清該事件是純粹犯罪行爲,還是受俄羅斯或他國祕密支持。情報官員說,“黑暗面”組織去年8月開始部署這種勒索軟件,其活動地點在東歐,可能是俄羅斯。

10日,拜登表態稱,情報人員沒有證據表明俄羅斯參與了此事,但有證據顯示勒索軟件的行爲者在俄羅斯,莫斯科“對此事負有一定責任”。

根據“黑暗面”組織10日的聲明,他們的目的是“賺錢”,“不是給社會製造問題”。聲明沒有提贖金數額,也沒有提科洛尼爾公司,但表示將約束同道,“以避免今後的社會後果”。聲明還稱,該組織“不涉及政治,不參與地緣政治”。

俄羅斯:堅決否認指控

“勒索軟件是近年來非常活躍的一類惡意代碼和攻擊行爲。”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副理事長、安天科技集團首席技術架構師肖新光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攻擊者通過廣泛傳播或定向植入等方式,將勒索軟件植入被攻擊方系統,將文檔或數據庫等信息加密,用戶支付贖金(多爲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後獲得解密密鑰。此外,竊取用戶數據後威脅曝光,是近幾年勒索軟件攻擊的一個新特點。

自遭到攻擊以來,科洛尼爾公司管道運輸系統持續處於離線狀態。這是先發制人的措施,以防惡意軟件擴散。該公司10日稱,希望到本週末能基本恢復暫停的服務。公司沒有就是否支付贖金或同黑客組織談判表態。

彭博社11日稱,在過去的網絡攻擊事件中,一些公司選擇不付贖金,即便面臨巨大壓力。2019年,挪威“Norsk Hydro”公司被勒索後,選擇不與黑客接觸,而該決定很可能大大增加了公司從攻擊中恢復的成本。

據路透社等媒體報道,“黑暗面”雖然是新組織且鮮爲人知,但內有專業黑客,組織性很強,甚至有自己的“新聞中心”和“行爲準則”。該組織在其網站上表示,他們過去已從勒索中賺了數百萬美元,網頁上還有一些尚未付款的受害人數據作爲範例。

英國《金融時報》10日援引信息科技安全公司卡巴斯基研究人員的話表示,“黑暗面”的目的是在網絡世界儘可能多地製造事端,這樣就會有更多媒體關注,從而在大衆當中傳播對“黑暗面”的恐懼,促使下一個受害者情願支付贖金以息事寧人。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之音”11日稱,負責網絡事務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安妮·紐伯格說,美國情報部門正在調查相關黑客是否與俄政府或其他國家有聯繫。該媒體緊接着稱,拜登4月中旬簽署行政令,對俄實施制裁,對莫斯科干擾美國大選和發動網絡攻擊等行爲進行反擊。

據塔斯社報道,俄羅斯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11日表示,“我們堅決不接受針對我們的任何指控,我們仍然感到遺憾的是,美國拒絕與我們合作應對網絡威脅。”俄駐美國大使館也“堅決否認個別記者毫無根據的捏造”,稱美方有機會直接與俄羅斯國家計算機事件協調中心聯繫,但目前尚未收到有關請求的信息。

美媒:“美國要比人們想象的更加脆弱”

《紐約時報》稱,這次事件暴露了美國關鍵能源管道顯著的脆弱性,黑客在電網、管道、醫院和水處理設施等關鍵基礎設施領域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文章稱,網絡保險使得許多公司和政府機構成爲犯罪團伙的成熟目標,因爲犯罪團伙相信他們的目標會付錢。加密貨幣使勒索支付更難追蹤。拜登預計將在未來幾天宣佈一項行政命令,以加強網絡防禦能力。

“科洛尼爾公司不是第一個遭網絡黑客攻擊的,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CNN稱,大家目睹疫情威脅供應鏈,氣候變化導致天氣反常威脅電網,而黑客也變得厚顏無恥。僅今年,美國就有20多個政府機構遭攻擊。就在前不久,國土安全部長在美國商會發表講話,就這些襲擊發出警告。他說,因勒索軟件攻擊,去年支付的贖金超過3.5億美元,相比前一年,勒索軟件攻擊的頻率增加3倍多。

美國德拉戈斯網絡安全公司首席執行官羅伯特·李認爲,如今所有行業都在經歷某種形式的數字轉型,這意味着它們變得更加互聯互通,並利用雲資源等東西,這讓敵人得以進入系統,傷害他們。“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更有力度地反應,更有韌性。”

美國運輸部長布蒂吉格趁機推銷拜登提出的“就業計劃”,稱基礎設施不僅僅意味着公路和橋樑。“擁有卓越、現代的基礎設施一直是一項國家安全事務。”他對美國MSNBC說,“讓美國安全的部分原因是,我們在科技和創新上領先世界其他國家一步……這些都在‘就業計劃’內。”

但《福布斯》雜誌評論說,網絡戰是未來的戰爭,美國要比人們想象的更加脆弱,不能讓黨派分歧削弱美國補上漏洞的能力。一些批評家認爲,拜登的基礎設施計劃中缺乏網絡安全資金。這不是一個可以只通過支出解決的問題。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