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航天局網站消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自2020年7月23日發射以來,各系統工作正常。2021年2月10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環火軌道,開展科學探測工作,獲取了大量科學數據。根據目前飛行情況,天問一號探測器擬於北京時間5月15日凌晨至5月19日期間擇機着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

天問一號飛向火星途中的自拍照|航天科技集團

天問一號爲啥要“墨跡”3個月?

2021年2月10日19時52分,經過6個半月的飛行之後,我國首顆自主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順利完成“剎車”減速(近火制動),進入環火星軌道,成爲我國首顆人造火星衛星。

幾天後,同在一個火星窗口發射的NASA毅力號也在2021年2月18日抵達火星。兩個探測器都攜帶了火星車。

不同的是,毅力號火星車在抵達火星當天就直接着陸了,而天問一號則計劃先繞火星飛上3個多月,即將於近日擇機着陸,並分離火星車“祝融號”。

天問一號爲什麼會多等三個月呢?

組成分工有不同

天問一號由環繞器、着陸平臺和火星車三件套組成,環繞器進入環火星軌道之後可以一直帶着着陸平臺和火星車飛行(兩個合稱爲着陸巡視組合體,都塞在氣動外罩裏面),有充足的時間來選擇合適的着陸時機。

而NASA的毅力號沒有環繞器,用的是一個巡航級帶着氣動外罩(裏面塞着火星車)飛往火星,也沒有進入環火星軌道的設計。等飛到了火星附近,巡航級一扔,無枝可依的氣動外罩只能立刻扎進火星大氣層開始着陸,沒法等待。

倒也不是說毅力號不需要環繞器,主要是NASA正在工作的火星環繞器就有好幾艘,既能完成各種火星在軌科學探測,也足夠給火星車做通訊中繼,所以這次不帶也沒關係。

而天問一號是我國第一個自主的火星任務,在火星沒有“接應”,當然要自己多帶點裝備了。自給自足,自力更生!

考察地形要工夫

入軌之後的天問一號可真的沒閒着。它先是花了半個月時間多次調整軌道,讓自己“觀察”火星時的距離更近一些,視角更好一些;然後是仔仔細細考察火星地形,拍攝高清照片,爲火星車考察着陸區地形。

靜候“天機”觀氣象

安全着陸火星,除了要選擇地形平坦無障礙的着陸區,還要選擇合適的“天機”,因爲火星的沙塵暴吧,還真挺要命的。

尤其是對祝融號這樣使用太陽能供電的火星車,更是得比用核電池的毅力號更加謹慎一些纔行。畢竟沙塵暴阻擋的太陽光,可是祝融號的生命之源。

而對於祝融號的着陸時機,我國的行星科學家們也在做詳盡的氣象預報工作,大家靜候佳音。

高軌低軌多面手

那除了勘測地形,等候天機,咱們天問一號環繞器這三個月就白等着?那不會的。早在今年2月24日,天問一號進入火星停泊軌道之後,環繞器上的7臺科學儀器就已經全部開機,開始科學探測了。

總結一下呢:

考察着陸區地形需要花一些時間,

最穩妥寧靜適合降落的氣象條件需要等到5月中旬,

而且等待期間的天問一號還可以在停泊軌道完成獨特的科學觀測。

這三個月不僅不能省,而且還非常充實呢。

接下來就是萬事俱備,期待祝融號着陸的好消息啦!

來源:國家航天局網站中國科學院網絡化科學傳播官方帳號

編輯:劉亞菊

責編:劉非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