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架南北,天河通水來。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考察了陶岔渠首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庫等,聽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管理運行和水源地生態保護等情況介紹,瞭解南水北調移民安置等情況。

“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中國水資源問題豐富,但分佈不均。作爲解決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通水以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不僅改善了河南幾千萬人的飲水質量,改變了北方長期以來的水資源配置困局,而且在助推經濟發展、改善環境方面也同樣發揮了巨大作用。

這是一個跨越世紀的夢。南水北調,跨越大半個中國,涉及沿線9個省市,各地情況不同、稟賦各異,必須統籌兼顧、各方協調。千里調水,難度可想而知。1000多家參建單位,紮根在近3000公里的工地現場,攻克一個個世界級難關;有關部門和沿線9個省市幹部羣衆全力保障工程推進、20餘萬建設大軍艱苦奮戰、40餘萬移民舍家爲國,才築就了人類治水史上的中國豐碑。渠首一滴水,家國萬里情。這是中國情懷與擔當的體現,也是汗水與智慧的結晶。

南水北調清如許,唯有節源活水來。從“把有限的水資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到“讓黃河成爲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到“調水和節水這兩手要同時抓”,情牽一江碧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爲南水北調指引方向。作爲丹水北上“水龍頭”所在地,淅川縣實行了嚴格的禁漁令,劃定特殊水域爲常年禁漁期;明確每年3月1日至7月31日爲部分水域禁漁期;對丹江口水庫淅川水域“三無”船舶依法進行整治取締……作爲渠首的南陽,主動扛起了保障南水北調的政治擔當,讓一渠清水永續北送,潤澤華北大地。

治水築安瀾,興水潤民生。從南到北的一渠清水,是生活用水,是生態之水,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有了水,就有了生機,有了希望。如今,在南水北調工程的護航下,南水從丹江口水庫一路歡歌,“串通”了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所經之地有政治文化中心,有糧食生產基地,有地下水超採的創傷之地,從原來的水源補充,逐步成爲沿線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從南到北,每一滴南水都訴說着惠澤之深,更承載着貢獻之巨,成爲造福民生的動力之源。

問渠哪得清如許?南水北調背後,是全國上下連成一條心、擰成一股繩的衆志成城,是以人民爲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展現。我們都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滴水之恩”,形成“節約用水”的共識,讓這南來之水,爲更多地區築牢強勁水根基,注入高質量發展強動能。(星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