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世聯賽名單的出爐,"女排二姐"張常寧備受爭議,因爲有球迷就認爲,郎平讓其率隊出戰意大利是對她不信任的表現,朱婷對角主攻已經變成了李盈瑩。那麼,事情真的如同部分球迷所言那般嗎?其實仔細分析名單就可以得出,郎平派張常寧出戰並非對她的不重視,反而是把她的地位再度拔高。

從郎平第一階段派出以老帶新的陣容可以看出,中國女排既想保留實力,也想鍛鍊替補,所以必須要有老隊員壓陣,張常寧就成爲了壓陣的老隊員。至於何爲要選張常寧而非李盈瑩呢?首先,李盈瑩並非老將,無法起到壓陣作用;接着張常寧的後排保障能力優於李盈瑩。

第一階段共入選了張常寧、劉曉彤、劉晏含、慄垚和段放五名邊攻,這五名球員將和自由人形成這套陣容的一傳體系。一傳是球隊的生命線,陣容裏必須要有一名後排保障能力出色的球員。縱觀目前在國家隊集訓的20人,能夠接好6輪一傳的球員並不多,數來數去只有3人,分別是朱婷、龔翔宇和張常寧。

那麼,爲何不選擇龔翔宇前往意大利呢?因爲這次世聯賽的考察重點之一便是替補接應。倘若派出龔翔宇,那麼就起不到考察替補接應的目的,所以只能派張常寧率隊前往。此外,這次考察的另一個重點是替補副攻人選。副攻考察標準有兩項,一是進攻二是攔網。攔網是被動技能,所以要看對手,進攻則是主動技能,要看本方的一傳。

如果派李盈瑩前往意大利,她無論和劉曉彤,還是劉晏含,甚至是慄垚搭檔,都無法很好地保障好一傳。一旦一傳出現波動,副攻這邊的進攻就將成爲擺設,郎平也很難通過比賽來考察4位小副攻的進攻能力。所以經過綜合考慮,張常寧被郎平選中,成爲第一階段的核心球員。

這也充分說明,郎平對張常寧的看重。郎平曾不止一次地說過,主攻不能光看進攻那一下,也要看後排保障能力,不能前面拿2分,後排丟3分。現在張常寧的進攻能力固然有所下降,但郎平對她的使用理念也發生了變化。在她巔峯期,郎平還是希望她可以像朱婷一樣進攻後排兩頭抗。

經過傷病後,郎平則希望她可以逐漸轉型成爲後排核心。通過報道我們可以看到,張常寧在受傷後,一直跟隨自由人訓練,並逐漸加強了龔翔宇在右翼的進攻能力。此外,李盈瑩上場次數也慢慢變多。這一系列的舉動就說明,張常寧在隊內的作用已經出現變化。朱婷對角這個位置,郎平估計是想用李盈瑩和張常寧兩人輪換上場,按照場上局勢進行合理調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