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月花200元,兩年不工作!現在的年輕人躺得有多平?

[關注作者,獲取最新資訊]

有一位名爲“好心的旅行家”的90後網友在貼吧分享了自己的生活。

兩年多沒工作,每天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食物,一個月只花200塊錢,這就是他現在的生活狀態。

“躺平就是我的智者運動。”

“爲什麼要給明明毫無意義的存在找一些亢奮呢?”

他也憑藉這些頗具哲學味道的言論,被網友們奉爲“躺平學大師”

這種喪文化最早源於日本,沒錯就是那個人人加班加到自閉的日本。

在日本的企業文化中,最爲常見的就是加班,幾乎90%的社畜都沒有正點下班的習慣,大家一起加班才能體現對公司的熱愛。

尤其是在東京、大阪等城市,生活節奏很快。

要知道東京一座城市就塞滿了3700多萬人,無數懷揣夢想的日本年輕人來到東京打拼,努力紮根,結果最終還是被生活壓彎了身體。

城市不同,但身在大城市的年輕人卻有相似之處,職場欺壓、壓抑性格、沒有存款、結不了婚等等,這些問題都存在。

關於“在實現財富自由的基礎上提前退休需要存夠多少錢?”這個問題,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說法“4%經驗法則”

說的是假設投資理財可以每年帶來4%的收益,而這4%的收益可以滿足你的退休後生活開支,那麼你就可以提前退休、環遊世界了。

例如,你一年的開銷需要 10萬,那你的財務自由最少資產量就需要:10/4%=250萬

如果想在35歲就躺平,20歲開始工作,那麼每年最少要攢夠15萬,存夠250萬就可以提前退休了。

但這個數字是不包括買房和還房貸的,如果加上購房,那麼一年的存款至少要翻倍。

高昂的房價讓人望而卻步,996讓人大傷元氣,內卷的生活過夠了,乾脆選擇就地躺平。

反正努力一輩子,也比不過出生就在羅馬的人。

美國臨牀心理學家Robert Lusson曾提出“政治性抑鬱”的概念:“我每晚睡覺前都對未來充滿憂慮,認爲我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更無法改變社會。”

這其實是個體在獨自面對龐大、動盪而又無法掌控的社會生活時很自然會湧現的心態。

從這一意義上說,中國近三四十年來的個人主義進程,既賦予了年輕人權利意識和自主權,但也使他們更能產生那種無力感,那是以往“身爲團體一員”的個體很難體會的。

可以說,“躺平”也算是自我減負的一種手段,甚至是避免內卷化的途徑之一:它選擇退出不玩了,維持低慾望的存在

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遠離壓力和內卷,被動收入也被逐漸重視起來,OK電商用穩定的收益,賦予了年輕人擁抱“懶惰”的權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