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假期就看到很多人在網上秀各種放假攻略,算計着怎麼能休一個更長的假期。

    但其實這種行爲根本無助於提高假期的質量,反而會讓放假期間的你更加焦慮。

    比如你會像期盼假期一樣倒數還有幾天上班。

    當我們把人生割裂成工作和生活的時候,分別心就在無時無刻地折磨着你。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工作之於我們,像是困住人生的枷鎖,卻也給了我們最大的舞臺自由地施展自我。

    把工作視爲最好的修行方式,在工作中磨礪心性,纔是人生價值的體現。

    只有躲在深山安靜的茶室中才能平心靜氣的,那不叫修行,那只是一種修行的姿勢而已。

    真正的修行就體現在每一天的工作中。


    第一修:言語行事

    工作是一場持續一生的持久戰,比的不是一時的言語犀利,而是最終的實績與成果。

    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說:“別讓你的舌頭搶先於你的思考”。

    工作中,一定要多聽,多看,多想,別讓口無遮攔的話,埋沒了大好前程。

    之前有個朋友,她和客戶吵了一架,領導給她兩個選擇,要麼向客戶賠禮道歉,並接受罰款,要麼就收拾東西走人。

    那天,她原本心情就不好,在家裏因瑣事和老公吵了幾句,上班的時候,客戶反反覆覆地修改讓她火冒三丈,在電話溝通時和對方吵了起來。

    她問我該如何收場,我說如果你不想離開這家公司,那就只有接受處罰,你得爲自己的情緒失控買單。

    古語道:禍從口出。

    不要爲了逞一時口角之快,卻埋下了潛在的把柄。

    放低自己的姿態,從低處開始,才能昂揚向上,每一步,都踏實而穩健。

    真正高情商的人,往往不會在情緒不佳時,對身邊人發脾氣,擺臉色,不會輕易對別人惡言相向,不會在受到委屈的時候,不顧後果地意氣用事......

    如此成熟、理智的背後,是高情商的支撐,更緣於他們對工作的態度。

    在他們眼裏,工作是一塊戰場,要謹慎對待,要懂得取捨之道,要知道衡量利弊。

    工作更是一處修道場,要將自我修行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工作如此,人生亦如此,人生過半,更要收斂鋒芒,謹言慎行,踏實處世,才能拾獲穩穩的幸福。


    第二修:敏而好學

    要成爲在某一個領域特別厲害的人,精進是必須的。

    那我們曾經聽說的1萬小時理論就是成爲專家的標準嗎?

    其實不然。

    你想想看門的大爺,看門時間超過幾萬小時了,他成爲保安中的高手了嗎?

    一個在課堂上混日子的老師,講了幾十年的課,成爲傑出教師了嗎?

    反之,如果你有目標地訓練,也許花不了1萬個小時,你也可能成爲一名專家。

    奇葩說裏,羅振宇對知識的順手拈來,口若懸河,這跟他高效的學習方法不無關係。

    羅振宇說,最有效的學習是向身邊的牛人請教。

    他平常最快的學習方式是請教身邊的朋友同事,問他們對某個問題怎麼看,怎麼解決。

    因爲知識都在賢能者的大腦裏翻江倒海,你讀再多的書,查再多的資料也比不上向他們學習來的效率高。

    工作中,面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若是感到害怕,極力掩飾,便會陷入閉門造車中,永遠找不到突破口。

    不如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虛心向他人學習,吸取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才能更上一層樓。

    正如弘一法師所說:“每個人身上總會存在着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積極向別人學習,以人之長補己之短。“

    人生中的修行亦是如此,敏而好學,求知若愚,求賢若渴,才能在切磋琢磨中,成爲更好的自己。


    第三修:赤子之心

    修行,這個詞源自宗教。

    指修煉或修養德行,是從煩惱到覺悟、從此岸到彼岸的過程,旨在達到境界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水平。

    在世俗生活中,任何一個希望超脫煩惱、追求幸福的人,何嘗不需要修行呢。

    而世俗的修行,無法避開紅塵,最好的便是在工作中修一顆赤子之心。

    小野二郎,日本壽司之神,在九十多歲的年紀仍在做壽司,每個步驟都精益求精。

    在二郎先生的店裏,一個學徒進入壽司店,要先學用刀,然後料理魚類,十年後纔可以煎蛋。

    每一天都在重複相同的工作。

    小野二郎曾說:

    “你必須愛你的工作,你必須要和你的工作墜入愛河……即使到了我這個年紀,工作也還沒有達到完美的程度……我會繼續攀爬,試圖爬到頂峯,但沒人知道頂峯在哪裏”。

    正是這樣敬業、追求卓越的精神,才成就了一代大師。

    也恰是這一份忘卻名利,只求極致的簡單,纔會成就真正的美味,獲得真正的成功,這是平凡走向超凡的必經之路。

    更重要的是,在這之中,你將收穫內心的豐盈與充實,舒展與快意,遇見更加勇敢而篤定的自己。


    很多人說,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其實,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場所就是修煉人生的最佳場所。

    工作,便是人生的修行

    我們一修言語行事的準則,二修求知好學的精神態度,三修一顆純粹的赤子心。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認真地對待工作,你可以成就精彩的人生,也會享受工作所帶來的生命的美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