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平臺顯示您轄區有老人觸發求助信息,請查看處理”

“重要提醒:您轄區有老人家水電數據超過24小時沒有變化,請查看處理”

……

以上這兩則信息,是來自天津市“銀髮”智能服務平臺發出的預警提醒,轄區網格員收到平臺預警後第一時間前往老人家裏進行了查看,並對老人進行了妥善救助。像這樣的智慧養老服務場景,已在天津市逐漸落地應用。

5月18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奶奶們的客廳》發佈會在中新天津生態城溫情開啓,AI在天津·“銀髮”智能服務平臺正式宣告發布,將在老年人日常起居服務、健康安全管理等多場景,爲老人提供更有溫度的科技守護。發佈儀式還同步線上媒體平臺進行了網絡直播。

“銀髮”智能服務平臺上線,打造“AI+樂老”新模式

近日發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報告》顯示,當前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了2.6億,佔總人口比例18.7%,預計未來每4個人當中,就會有1個老年人,“銀髮社會”已經悄然而至。如何推進科技適老化改造,用科技助推養老服務智慧發展,成爲釋放養老壓力的重要舉措。

天津市委網信辦、市大數據管理中心堅持貫徹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爲羣衆辦實事,打造天津市“銀髮”智能服務平臺,聚焦老年羣體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通過實時監控用戶家庭水、電、燃氣的使用情況,並利用智能感知設備瞭解其身體狀況,使用智能語音系統隨訪進行語義分析,實現大數據分析與智能感知終端主動發現異常情況、異常預警智能外呼、常態化關懷定期隨訪等功能,着力提升數字時代老人的科技獲得感、生活幸福感。

“以往我們社區工作有句老話叫‘早看窗簾晚看燈’,挨家挨戶跑也不能及時瞭解老人情況,現在智能隨訪、手機端應用等精準解決了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實時瞭解老人狀況,實現有事時緊急反應,日常時主動關懷。”中新天津生態城一位社區工作人員感嘆道。

居住在中新生態城季景華庭的劉秀華阿姨家裏配備了智能設備,今年65歲的她與老伴每天測量血壓。“我膝蓋不好,身上每天攜帶防跌倒檢測儀,當要跌倒的時候,語音會提醒我注意,非常的實用。還有牀頭上的SOS緊急報警按鈕,當身體出現不適,按SOS可以發起緊急求助,不耽誤時間。”劉秀華阿姨說,“我手上的智能手環能夠測量心率、血壓、步數等數據,數據會上傳到指揮中心,隨時掌握我的身體健康情況,裝上這些設備,我感到身體健康有了保障,很方便,也很有安全感。”

平臺還基於智能語音技術,着力構築以語音爲入口的生活服務渠道,便捷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通過梳理老人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面臨的“數字鴻溝”,結合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需求,利用智能語音技術構建“適老智能服務熱線”,打通各類生活服務資源,讓老人通過語音交互說出訴求,就能獲得買菜訂餐、家政服務等衣食住行服務。語音作爲最便捷操作的交互方式,切實解決老人操作智能設備困難等問題,真正實現數字時代“一個不能少”。

發佈儀式別開生面,奶奶們集體爲平臺“打call”

此次AI在天津·“銀髮智能服務平臺”發佈儀式可謂別開生面,採用當下最流行的“直播”的方式呈現,不過主播變成了一羣“銀髮”老人,老人們在線和嘉賓、網友演示智能服務平臺的應用功能,分享平臺帶來的貼心守護。

直播間裏,老人們嫺熟地與客廳的智能設備進行語音交互,操作順暢便捷,現場展示的呼叫救護車等功能也第一時間實現對接,展現出平臺的實用價值及良好的適老性。參與直播分享的王奶奶表示,家裏的這些“新鮮玩意”真正考慮到了老年人對於安全、健康的迫切需求;語音交互等方式也讓她們不會“無從下手”,操作非常便捷,“有了這些新朋友在家裏啊,真的放心多了。”

活動現場,來自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以及科大訊飛等部門和企業的有關人士,也與老人一起“圍爐談馨”,聽取老年人的使用感受和對平臺的未來建設期盼。“智能陪護方面,紅外探測器、智能手環、防跌倒檢測儀等智能設備現在能夠做到解決老人一些基礎的問題,下一步我們要真正做到‘家人的聲音’,通過語音呼叫或說出需求,就會及時回應老人的問題。”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適老業務線總經理徐振興說,“目前我們覆蓋了全市1300多戶,分佈在紅橋區、河西區等,未來我們爭取做到全市覆蓋。”

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肖斌表示,近年來,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老齡羣體工作。市委網信辦、市大數據管理中心以關愛老人身體健康、關心老人精神需求爲出發點,用大數據匯聚和計算碰撞全面服務老年羣體,有效解決高齡獨居老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難事。未來,我們還將繼續用老年人日常的“小數據”,解決生活中的“大問題”,讓平臺更智能、更好用、更人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