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本學者駁斥“新疆存在種族滅絕”文章被拒絕發表 日專家:肆意批評中國的惡習正席捲日媒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邢曉婧 範凌志]針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炮製中國在新疆搞“種族滅絕”的不實之詞,中國外交部已多次表態稱,所謂新疆“種族滅絕”是不折不扣的僞命題,是個別反華勢力蓄意炮製的謊言,是徹頭徹尾的污衊抹黑中國的鬧劇。《環球時報》記者獨家獲悉,有日本學者撰寫駁斥新疆“種族滅絕”謬論的文章,多方投稿卻無法在日本媒體發表。日本共同社客座評論委員岡田充1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輕信美國主張、基於單方面信息肆意批評中國的惡習正在席捲日本媒體。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中國問題專家村田忠禧在《新疆“種族滅絕”論是基於騙局的無知且充滿偏見的產物》中指出,新疆維吾爾族人數連年穩定增加,無視這種顯而易見的事實,卻叫囂着“種族滅絕”,美國政府“人權外交”的本質是基於無知和偏見炮製的“謊言情報”。

村田忠禧引用《2019新疆統計年鑑》的數據分析稱,自1978年開始,新疆維吾爾族人口數量一直高於漢族人口數量,分別爲555.5萬人和512.9萬人;隨後整體人口呈現上升趨勢,直至2015年漢族人口數量達到861.1萬人後開始下降,而維吾爾族人口仍保持上漲。2019年新疆漢族人口數量爲785.7萬人,維吾爾族人口數量已增至1167.6萬人。

另據接待外國旅遊人數(按國別分)數據顯示,2017年訪問新疆的外國遊客總數爲2245610人,2018年增至2489420人,其中來自哈薩克斯坦、蒙古國、巴基斯坦、日本和韓國的人數位居前列。村田忠禧表示,這幾個國家中,除日韓以外,哈薩克斯坦等國均與新疆爲鄰,倘若新疆正在上演“種族滅絕”的戲碼,這些外國人怎麼可能還去旅遊?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國別赴疆遊客數量有所增長,而日本遊客數量則從2017年的13179人下降至2018年的9959人。

“所謂的‘種族滅絕’根本不存在。”村田忠禧1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獨家採訪時透露,“我去過新疆,親眼見證了新疆的繁榮和發展,所以不相信西方誣衊中國的說辭”。但是,村田查閱大量資料撰寫文章駁斥西方鼓吹的“種族滅絕”論,給多家日本媒體投稿卻均“無人理睬”,文章遲遲未能刊發。

經過了解,村田得知,支持美國“結論”的文章更受日本媒體青睞。比如東京大學大學院法學政治學研究科教授平野聰在一篇文章中,將中國少數民族的人口數據和維吾爾族人口數據混爲一談,“分析”得出和美國一致的“結論”——認定中國實施“種族滅絕”,而這一“結論”得到了日本社會的“認可”。

與村田忠禧一樣,日本共同社客座評論委員岡田充痛批日本媒體“跟風賺眼球”的惡習,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日本媒體在報道中使用“種族滅絕”一詞不加引號,沒有明確表明這只不過是美國政府的主張,這種情況有所增加。輕信美國主張,基於單方面信息肆意批評中國,不加以事實確認,大幅“跟風”的做法正在席捲日本媒體。

他還舉例說,由隸屬於自民黨的原防衛大臣中谷元與隸屬於國民民主黨的衆議院議員山尾志櫻裏共同擔任代表的超黨派議員聯盟聲稱致力於“解決中國的人權問題”,該組織在未經證實的情況下,直接將美國政府的“種族滅絕”論當作“既定事實”,用於批評中國。

村田忠禧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種族滅絕”一詞最早由波蘭籍猶太法律學者拉法爾·萊姆金在1944年提出,對西方人來說,一提起“種族滅絕”就會聯想到納粹屠殺猶太人,再加上他們本來就對中國知之甚少,甚至充滿偏見,因此這種說法被用於非難中國。“這種謬論在西方國家流傳開來,日本也有曲學阿世之徒試圖跟隨這股‘潮流’,一定要警惕,不要上當。”

村田忠禧介紹說,普通日本民衆對新疆知之甚少,但凡去過新疆,就會發現西方抹黑新疆的謊言不攻自破。而且,日本媒體和書店充斥着醜化中國的內容和書籍,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日本民衆對中國的誤解。    

村田發現,近年來中國政務公開的工作取得很大進展,可以從網上獲取很多詳實的數據。作爲鄰國,日本一度很擅長“研究中國”,而現在的日本已經不瞭解或者說不想去了解真正的中國,所以纔會被西方的謊言所矇蔽,被美國“帶跑偏了”。

觀察日本媒體的報道不難發現,在2020年9月日本首相菅義偉上臺之前,日媒在涉及中美雙邊關係時會提到“人權問題”,菅義偉上臺以後,日媒逐漸轉向對中美日三國關係的報道。《日本經濟新聞》在2020年9月的一篇文章中展望菅義偉政權時稱,在和美國構築信賴關係時,日美同盟必須在對華政策上保持“步調一致”,日本有必要在新疆、香港等“人權問題”上表明立場。

2020年11月,在傳出菅義偉計劃今年2月(後因新冠疫情延期至4月)赴美舉行日美首腦會談的消息後,日媒猜測美國可能要求日本在新疆、香港等議題上展現更加強硬的姿態,就“人權問題”指摘中國的聲音甚囂塵上。

今年以來,在日美首腦會談、美日外長與防長“2+2”會談等多個外交場合,日本都對新疆、香港的所謂“人權問題”表示擔憂。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的電話會談中,直言日本不要被帶節奏,“不要把手伸得太長了”。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廣濤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菅義偉繼承了很多安倍的政策,對華立場相對溫和。但隨着菅義偉在日本國內執政遇到瓶頸,國際對華不友好氛圍的增加,菅義偉的對華政策開始往強硬方向拓展。此外,自民黨和其他一些黨派組成的超黨派議員聯盟推動自民黨高層關注新疆和香港議題,導致日本對華採取一種攻擊性較強的政策取向。王廣濤還說,這其中的美國因素不容忽視,拜登上臺以來,日美關係“拉得更近”。

岡田充表示,拜登政府試圖通過使用“種族滅絕”的說法強調中國“侵犯人權”,讓人聯想起“大屠殺”,這是爲開展宣傳和心理戰使用的具有政治性目的手段。美國把中國當作“唯一的競爭對手”,敦促盟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結果日美在“敲打中國”方面達成一致。所以在日美聯合聲明中明確指摘新疆、香港、臺灣等中國內政,而輿論場上幾乎沒有指責日本違反了《中日聯合聲明》的聲音。

岡田充說,日中力量對比的逆轉不僅體現在GDP總量上,新冠疫情加大了兩國之間的國力差距。中國率先抗疫成功,日本2021年一季度GDP增長率下降5.1%,創下二戰後最低紀錄。新冠疫苗接種也晚了,何時能夠控制疫情尚不明朗。他說,很多日本人不願接受日中之間發生逆轉的現實,這是加劇民衆“怨恨”中國的心理背景。中國越強大,日本民衆對華情感也越差,這與輿論調查的結果一致。

村田忠禧對此表示認同,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和以前相比,日本國內對華輿論的氛圍急劇惡化,在外交政策上更加偏向美國。但日本在經濟上和中國聯繫緊密,一定要有獨立自主的外交立場。

在採訪中,村田忠禧還提及了一位故友,生前參與過烏魯木齊地下街的建設工作,對新疆和中國有着深厚感情。村田說,如果他還活着,看見西方如此攻擊新疆,看見中日關係變成現在這樣,一定會爲此感到傷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