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峯值或提前到來,中國如何應對挑戰?屈宏斌:提高勞動力質量和勞動生產率至關重要

日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正式公佈。

與10年前相比,這次的普查結果顯示我國人口面臨的形勢有了變化:即人口總規模增長慣性減弱,勞動年齡人口波動下降,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

這一次的人口普查數據,對中國經濟具體有哪些影響?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就此接受了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的專訪。

在屈宏斌看來,最新的數據顯示老齡化、少子化、勞動力素質提高這三大基本趨勢已經得到確認。未來政策的核心,是怎樣應對人口峯值可能提前到來這一挑戰。在勞動力數量下滑的情況下,應更注重提升勞動力質量,以“質”補“量”。

三大趨勢得到確認

券商中國記者:面對最新的人口普查的數據結果,您最直觀的感受是什麼?

屈宏斌:

首先,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進一步確認了大家都普遍關注的人口趨勢。第一個趨勢是老齡化,人口普查每十年進行一次,與每年的抽樣調查相比,這個調查更全面、數據更詳實,基本上確認了過去每年抽樣調查已經顯示出的老齡化趨勢。

第二個趨勢是少子化或者少孩化,即出生率的增速有所放緩。

第三點是,勞動年齡人口不論是佔比還是總規模,已經開始下降了。但與此同時,勞動年齡人口的教育程度又有快速的、大幅度的提高。也就是說,勞動力作爲一個總體,規模正在縮減,但質量有明顯的提高。

這三個趨勢實際上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只不過人口普查數據更進一步確認了這三個趨勢。

券商中國記者:這個結果出來後,一些分析認爲我國的人口峯值可能會在2027年左右達到頂峯,您對此怎麼看?

屈宏斌:按目前的這種趨勢外推,可以基本確定的是,我們離峯值不遠了。現在大家有了最新的人口普查和10年前的人口普查數據比較,基本上就可以看出來,人口下降的速度是在加速的過程中,用近10年的最新所得出的斜率去外推的話,人口峯值的到達可能會更近。

券商中國記者:數據顯示,二孩政策之後生育水平其實有短暫的回升的,但之後也是在逐漸下行。所以目前市場對“低生育率陷阱”的討論也比較熱,您怎麼看?

屈宏斌:首先,當前的趨勢是過去長期人口政策的一個效應,人口政策是有滯後效應的。另外,一個基本的客觀經濟規律是,隨着收入的增加,實際總體生育率是下降的。不管是一個國家本身歷史上的縱向比較,還是橫向不同國家之間的收入層次的比較,都有大量的實證可以證明,收入與生育率之間有負相關性。

在我國當前政策不變的情況下,生育率會自然出現下降,因此政策力度上要考慮隨着收入不斷上升生育率自然下降的規律。另外,具體的政策方向還取決於我們人口政策的總體目標是什麼,這方面也是值得探討的。

中國該如何應對挑戰?

券商中國記者:在您看來,當前中國老齡化在世界上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我們該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

屈宏斌:就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來講,我們的老齡化實際上比其他國家相對來得早,可能會出現人們所擔心的“未富先老”。比如,將收入情況在世界範圍來比較的話,我們現在是中等偏上。與發達國家第一梯隊的富裕國家相比,人均國民收入在別國差不多1/6或是1/7的水平時,我們就已經出現了老齡化,這會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

老齡化當然會產生一系列問題與挑戰。現在當務之急是要改革,加快改革養老體制,以適應老齡化的趨勢。那麼養老體制改革怎麼改?簡單一點說,爲了應對老齡化趨勢,要加快從 “現收現付”到“基金制”的養老機制的改革。這是大的改革方向,當然其中也有一些技術問題。現在我們基本上還是處在改革的當中。

另外,對整體經濟來說,因爲老齡化意味着我們退休人員佔比多了,那麼相應的勞動年齡人口的比例在下降,這種變化可能對整體經濟增長的活力或者可持續增長的動能產生一些負面影響,這個問題要排在養老體制改革的前面。因爲最終養老體制的改革,要有一個前提條件,即在老齡化到來的時候如何確保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這是非常重要的。那麼,關鍵問題是說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去對沖?過去我們勞動年齡人口多,養老退休人員少,是靠量來贏得發展。現在的情況下,不能單純靠勞動力數量,而是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勞動力的效率。

具體策略來看:第一要擴大義務教育的覆蓋範圍,一方面是擴展到學前的教育,即義務教育從學前教育擴展,從過去小學到初中的9年義務教育向前延伸到學前教育;另一方面是,再繼續延長至高中教育。提高勞動力的效率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是,要提高勞動力的素質,而當中基礎教育非常重要。

券商中國記者: 要把人力資本的優勢轉化爲經濟發展的實際動能非常重要,您曾提到要保護好企業家精神,那麼理想狀態下企業家精神在其中應該要發揮怎樣的效用呢?

屈宏斌:提高勞動力效率就意味着要創造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工作崗位,這就需要依靠企業。事實上,在每年可能出現的85%以上的新增城鎮就業中,不管是中高端還是低端就業,總體上都是民營企業貢獻的。在高端就業中,民營企業佔比更高,高附加值的、高出口型的、新經濟的、新興產業的等等,大部分是民營經濟在帶動。民營企業是創造就業的主體,那麼這背後就需要有敢於冒險的企業家精神。也就是說,要靠一批民營企業家,他們有好的想法,同時願意冒風險,然後去組織資本融資,進而搭建平臺,每年的人才纔會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企業家們是創造這個機會非常重要的源頭。

企業家創業不僅僅是靠技術和才能,還需要各方面的素質,並且敢於冒險,對市場機會要捕捉的比較好,另外也有勇氣承擔失敗的後果。實際上,這是一個稀缺資源,要更好的去鼓勵和創造條件,比如從法律健全保護創業者資產,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等等。

總的來說,這次人口普查進一步確認了我國已經出現老齡化、少孩化、少子化的趨勢,並且這種趨勢正在加快,我們離人口的高峯可能比過去想象的更近。因此我們要有相應的策略來應對,去對沖勞動年齡人口下降對經濟增長動能的影響,比如加強教育、提高勞動力質量、加大人力資本投資等。相應的,產業升級也是未來的一大方向。另外,養老金制度改革也要相應加速。通過以上這些手段,我們有信心繼續維持一箇中高速的、可持續的增長經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