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軍做貴人,爲啥易來智能還要侵權?

花朵財經原創

2012年,姜兆寧帶着同事劉達平從阿爾卡特朗訊離職,在青島搭起團隊創業。一開始兩人看好物聯網,做了Yeelink平臺,三個月吸引了50萬人。

姜兆寧發現,很多人用這個平臺遠程開燈。

那要不就做智能照明檯燈吧?

好。但是沒錢。

姜兆寧給海外孵化器HAX發了一個郵件,展示demo,對方竟然打了一筆錢過來,12.5萬美元,這是姜兆寧拿到的第一筆融資。

有錢就有自信,能融到資就不再是草根團隊,有了信心的姜兆寧帶着團隊把產品做了起來。

初遇貴人

2013年4月,姜兆寧發起衆籌項目:Yeelight智能調光燈泡,吸引了200多個支持者,來自阿里騰訊、百度、360。這就是易來智能的第一個產品。

雷軍也派人來了。2013年,小米創始人雷軍認爲互聯網時代的下一個風口是物聯網,開始抽調工程師進行生態鏈投資。看上Yeelight之後,小米派生態鏈產品規劃總監孫鵬去談合作。

易來智能老闆姜兆寧以爲孫鵬是想來做批發,滔滔不絕把自家產品誇了好幾個小時。但給小米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姜兆寧帶領的易來智能這個團隊出產品快,賣完還管售後,雙方開始談投資談合作。

2014年,易來智能加入小米生態鏈。

加入雷軍的小米生態鏈之後,小米的電商渠道和營銷隊伍提供支持,渠道和廣告費幾乎降低一半,原價500元的Yeelight降價到299元之後,利潤相比從前還增加了50元每臺。

這還不夠,小米還派出團隊幫助易來科技進行修改,雷軍甚至親自下場指導,易來科技姜兆寧抱怨說,內測和公測要花好幾個月,給美國客戶做事也沒這麼辛苦。

辛苦是值得的,簽約六個月後,經過小米雷軍的親手改進,Yeelight牀頭燈銷量增長了10倍,易來科技估值增長30倍。

不得不說,雷軍就是貴人。

暗藏隱憂

進入小米生態鏈,讓姜兆寧的易來科技受益巨大,但隨着時間推移,易來科技也變得依賴小米生態鏈。

Yeelight在香港研發的小米手環和Yeelight牀頭燈的綁定套裝,手環檢測到用戶入睡時會幫助關燈。之後,易來智能的牀頭燈有10%通過這一套裝銷售。而來自小米渠道的營業收入,2017年佔到易來智能全部營業收入的近60%,直至2020年,也仍然佔到55%左右。

同時在關鍵材料如芯片上,易來智能也依賴小米供給,2019年向小米採購的金額接近1億元,佔2019年營業成本接近15%。

這意味着易來智能在獨立經營上,能力尚弱。

從增長來看,易來智能有減緩跡象,2018年營收增長80%,2019年增速降爲60%,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年同比增長僅有0.16%。從盈利能力看,易來智能毛利率始終在20%附件徘徊,同行業的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基本在30%以上。

此外,易來智能境外子公司易來德國和易來美國還存在虧損,這表明出征海外的道路也不太順。

專利侵權?

在易來智能上市的關鍵時刻,央企杭州鴻雁電器起訴易來智能,鴻雁電器表示,易來智能侵害了自己的專利權。

據報道,鴻雁電器母公司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正與海康威視母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籌劃重組,鴻雁電器是中國普天下屬的大型央企,成立於1981年,實控人爲國務院國資委。

鑑於鴻雁電器的特殊背景,選在上市前的窗口期起訴,很可能意在影響易來智能的上市進程。

這給易來智能的前途蒙上一層陰影。

此前,鴻雁電器已經對小米生態鏈的創米插座提起訴訟,因而針對易來智能再次提起訴訟,也就被市場解讀爲是針對小米。但鴻雁電器否認了這一說法,表示自身只是維護權利,並未針對小米。

目前,易來智能的應對方式是提出管轄權異議以及鴻雁電器實用新型專利宣告無效請求。

鴻雁電器已經將這一起訴事項,公佈在自有公衆號上。

去年2020年1月份,Signify也在美國發起針對易來智能的訴訟,指控易來智能侵犯Signify五項美國專利。

侵犯用戶隱私?

易來智能進入小米生態鏈,還有一個重要圖謀就是智能互聯,主要的一點是用戶數據共享。易來智能的運營信息平臺會將用戶數據進行採集、存儲、分析和運用,通過數據來探查消費者的需求。目前易來智能的大數據平臺系統每天產生8000多萬條數據,有效存儲數據超過800億條,內含600多個業務指標。

使用Yeelight官方APP需要同意易來智能的隱私政策,否則無法使用。這裏是否涉嫌強制了呢?在隱私政策裏,易來智能還要求用戶同意將其數據與關聯公司、第三方服務公司披露和共享。

但按照全國人大公佈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限於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範圍,並且不得以個人不同意處理其個人信息爲由,拒絕提供服務。

看起來,易來智能的做法與個人信息保護的方向背道而馳。

儘管如此,易來智能總體來說還是一家比較用心的公司,期待能在改正不足之後,走的越來越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