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季度物流公司財報火藥味升級:低價競爭引發衆公司焦慮

快遞行業一季度財報對比顯示,整個行業正深陷價格戰的泥沼。

5月20日,中通快遞公佈了2021年一季度財報。截至目前,中通、申通、圓通、韻達、德邦和順豐都發佈了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而將在5月28日登錄港股的京東物流,也在近期更新了招股書,給出了一季度的成績。

從一季度財報看,順豐和申通出現了虧損,而韻達淨利潤同比下滑,德邦、圓通和中通營收和淨利潤實現了增長。即使是淨利潤增長的公司,也面臨着問題。

多家公司陷入虧損

多項因素導致了上述兩家快遞公司出現虧損。

申通2021年一季度產生了8952萬元的淨虧損。申通在業績報告中表示,虧損原因有四點:一是報告期內市場競爭加劇,市場價格繼續保持低位運行。二是春節期間對於員工相關項目補貼的支出較大。三是爲提高全網產能,加大了資本開支力度,但今年一季度業務規模不及預期,單票固定成本增加較大。四是一季度新增部分銀行借款,導致財務費用有所增長。

單季虧損更大的是順豐。順豐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一季度順豐控股營收爲426.2億元,同比增長27.07%。同時,順豐產生了9.89億元的淨虧損,相比去年同期9.07億元的淨利潤,同比下滑了209.01%。

而在4月9日,順豐董事長王衛在股東大會上向股東道歉:“跟股東做一個道歉,因爲我認爲第一個季度真的沒有經營好。”他表示在管理上有疏忽,類似的問題不會出現第二次。

對於虧損原因,除了此前在業績預告中提及的前瞻性開展網絡建設導致公司成本短期承壓外,順豐在財報中表示,時效件去年同期高增長,今年第一季度增速有所放緩。

雖然未產生虧損,但韻達一季度淨利潤下滑。今年第一季度韻達營收爲83.3億元,同比增長4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28億元,同比下滑31.57%。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德邦雖然淨利潤增加,但是業績報告顯示,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達7800萬。從內部原因看,物流公司各有各的問題,例如順豐的問題在於加大了補貼力度,並且其業務向細分佈局,投入巨大的同時產出卻不多。申通、韻達等公司的問題在於增效,當前勞動力價格上升,競爭加劇,如何降本增效成爲突破口。

淨利潤增長的公司同樣有隱憂。盤和林認爲,中通的營收增長受益於訂單量的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中通的毛利率有所下滑,應該是通過壓縮成本、提高效率、壓低報價從而增加盈利。業績報告顯示,一季度中通毛利率爲16.9%,而去年同期爲20.9%。

博通諮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圓通在一季度控制了通過控制成本減少了開支。業績報告顯示,一季度圓通銷售費用爲2526萬元,同比下滑4.68%,管理費用爲2.41億元,同比增加5.5%,研發費用爲1280萬元,同比下滑24.32%。

根據京東第一季度的財報,一季度京東物流經營虧損達14.7億元,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低價燒錢引競爭

除了自身因素,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單票收入下降,更讓物流公司焦慮。

順豐在財報中提及的另一個虧損原因是,下沉市場電商需求旺盛,經濟型快遞產品特惠專配的業務量增長迅猛,因該部分定價偏低產品的件量佔比上升較快,對整體毛利造成一定壓力。

從經營數據看,外部的低價競爭正在進一步壓縮物流企業的利潤空間。以3月經營簡報爲例,申通3月經營簡報顯示,申通單票收入爲2.25元,同比下滑27.65%。圓通3月單票收入爲2.25元,同比下降11.03%。韻達3月單票收入爲2.19元,同比下降13.44%。順豐3月單票收入爲15.74元,同比下降12.12%。

此外,低價競爭從2020年延續至2021年。以韻達爲例,從單票收入看韻達已經連續多月單票收入下滑。根據韻達發佈的經營指標快報,韻達快遞在2020年12月、2021年1月、2021年2月、2021年3月的單票收入分別爲2.25元、2.23元、2.16元和2.19元。除了3月單票收入環比出現增長外,其餘幾月單票收入均呈現環比下降態勢。

盤和林認爲,整體快遞行業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低價競爭,快遞行業並沒有太高的壁壘,一旦進行低價燒錢競爭,行業格局將出現重新洗牌。但這並不代表新進入者會成功,因爲其他物流企業也可以採取同樣的戰略,當前這種燒錢競爭的態勢或許是短暫的。總體看,今後能夠控制好成本、打得起低價戰爭、性價比高的物流公司勝出。

王蓬博表示,整體看外部競爭加劇導致企業單票收入下降,同時各公司一季度單量上升較快,導致利潤率相較於去年同期下滑。此外,新的進入者例如極兔也加劇了競爭。新進入者通過大數據的方式降低成本,使得其他快遞公司需要再次更新技術以降低成本,也導致了研發費用的增加。但王蓬博認爲,這是一個好現象,因爲行業整體的產能和效率在提升。同時,新進入者也會引發行業服務水平提高。

此外,盤和林表示智能物流將是未來物流行業競爭的關鍵。由於物流企業最大的成本來自於人工,推進自動化可以對沖物流行業人力成本的上升。同時,本質上當前快遞業最大的需求依然是來自於電商,物流行業也可以更深入的和電商合作,或者通過自身介入電商領域,來優化自身的物流體系,比如本地倉囤放一些商品,減少運輸半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