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宣傳推進國家以及各省公共衛生防治救治能力建設,幫助各省交流經驗,《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省級工作推進會(廣東站)近日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辦。會議解讀了國家關於推進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的重點要求,並分享了廣東等地的先進經驗和實地做法,希望廣東經驗在全國衛生體系建設中得到借鑑。

會議由健康報社主辦,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協辦,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有關負責同志參加,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規劃信息處二級調研員饒貴安主持會議。本次會議由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澳華醫療產業集團、艾信智慧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公益支持。

01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玉潤

傳染病疫情防控就像走鋼絲一樣,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次成功不等於次次成功,一個階段過去了,一切重新開始,不敢有絲毫放鬆。

廣東已根據國家方案制定了務實的建設計劃,未來還會進一步加強投入,結合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解決影響公共衛生體系可持續性發展的問題。

公共衛生是社會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不僅包括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比如醫院、疾控中心、實驗室、科研機構的大樓、設備,還包括隱藏在背後的體制機制和價值觀。社會的每個細胞都要把“預防爲主、防患於未然”的理念作爲自覺的思想和自動反應的行爲準則。

對此,希望把防範傳染病暴發等的措施納入整個醫療衛生保健系統,甚至政府政策制定的過程中。相信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知識,採取切實的行動,防患於未然。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能走“財神跟着瘟神走”的老路,對公共衛生體系和防控體系建設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必須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培養強大的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

02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建設裝備處曲怡然

實施《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要把握4個重點、3個要求和1個統籌。

4個重點包括:儘快大幅度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加強邊境口岸的防控力量,特別是邊境省市加強邊境口岸衛生機構的建設,補齊邊境地區公共衛生、應急能力的短板,堅決防止境外疫情輸入;統籌疫情防控,鞏固成果。

方案的3個要求是“快、準、穩”。“快”是謀劃要快,開工建設要快,發揮作用要快。“準”是找準本省公共衛生體系的薄弱環節,精準發力。“穩”是要和《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設規劃》以及“十四五”規劃中的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相一致,實現平穩的銜接和過渡。

統籌有兩方面的意思。第一,統籌考慮當前與長遠,系統梳理衛生服務體系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第二,理順公共衛生事業投入、上下聯動的分工協作、醫防協同、人才培養使用等機制,推動公共衛生體系向更高水平發展。

03

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髮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研究部副主任郝曉寧

完善國家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體系建設與應急機制,在外在環境方面,需要健全法律法規,切實起到保障支撐的作用。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傳染病防治法》等,強化了隊伍的責任、義務、權利,確保法律法規預案標準的落實,給疫情防控提供堅實的法律政策環境保障。在內部環境方面,要健全院內製度體系,加強院內監測預警、響應與應急協同機制等,明晰各醫療衛生隊伍的權責與義務,只有權責明晰了,才能進一步去提升相應能力,纔有可能吸引高層次人才到這一關鍵崗位,才能讓隊伍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醫防融合的重要責任人是醫生,尤其是感染科的醫生。要倡導每一位醫生,必須具備判斷感染性疾病所應該具有的基本技能。

在體系建設方面,要推動網絡建設,搭建四級網絡,加大對基層、專區、重大救治基地的建設投入力度。

要在全社會形成全民風險防控的意識,提高全民的健康素養,這與感染性疾病的救治息息相關,與每個老百姓息息相關,也和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實現息息相關。

衛生健康部門要進一步推動與加強醫防融合工作,我們不希望出現“財神跟着瘟神走”的局面,就應該在平時有一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把保障機制和發展機制相融合,這才符合現代化發展的要義。

04

天津市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後勤管理處副處長趙東方

在加強公共衛生能力方面,天津市提出了7個能力的建設,包括髮熱門診收治能力、可轉換傳染病區收治能力、可轉換ICU收治能力、實驗室能力、傳染病檢測能力、醫療費用的處置能力、急救能力。

在構建高效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方面,天津市已經編制完成了天津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十四五”規劃。規劃着重提出了,築牢公共衛生的防控網,以強弱項、補短板爲突破點,結合目前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新形勢和新目標,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完善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和防治協同機制。進一步醫防融合,對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進行統籌安排。

天津明確目標任務,強化能力提升,一是加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建設,完善中心的微生物實驗室建設;二是完善傳染病救治體系的建設,兼顧平時和突發重大疫情時的雙重需要,科學佈局,全面提升現有傳染病醫院防治能力;三是加強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醫院的建設;四是加強發熱門診的建設,構建佈局合理、可分類處置、平疫結合的發熱門診服務體系;五是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院前急救體系,加強院前醫療急救中心、分中心和站點建設,完善人員、經費、物資、設備、車輛運行等保障,探索建立陸、海、空一體化的救援體系;六是提前規劃公共設施的平疫兩用模式。

圓桌討論——

01

廣東省疾控中心一級調研員 羅建波

廣東省謀劃建設全國一流以及有國際影響力的省級高水平疾控中心。爲了實現這個目標,廣東省主要開展瞭如下工作。

第一,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第二,發力突破關鍵技術。比如,病原微生物基因組的測試和形態研究,登革熱等的快速鑑別篩查。另外,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術,開展公共衛生大數據應用研究,多點觸發,建設傳染病預警平臺。第三,全方位引進、培育病原微生物和大數據分析等領域的高水平人才。

02

廣東省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副局長 張巧利

加強醫防融合,要從兩個方面來發力。

一是學歷教育、在職教育方面,始終將醫防融合的理念、知識、技能貫穿其中,讓臨牀醫生不斷提升公共衛生方面的素養,讓公共衛生醫生不斷提升臨牀的素養,這樣才能爲醫防融合奠定人才和技術的基礎。

二是以完善的法律和良好的制度來推動醫防融合。去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通知進一步明確了醫院和臨牀醫生的公共衛生職能,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各級財政要爲醫院承擔公共衛生職能所需要的經費,提供足額的保障,這爲醫防融合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03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 林麗珠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廣東省的高水平建設醫院,是國家中醫臨牀研究基地和廣東省中醫臨牀研究基地,也是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院建設單位。

在平疫結合的背景下,醫院成立了基地建設工作辦公室,分爲醫療、總務、設備、招標等7個工作小組,各司其職,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和落實。

在硬件方面,醫院按照相關要求進行病房等的改造。在軟件方面,醫院注重人才建設,組織了一支50人組成的國家中醫防疫醫療隊,並按要求進行培訓,讓隊伍能夠應對各種緊急情況,保證完成國家和上級交給的任務。

04

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夏風華

疫情防控、公衛體系建設一定要保證各類信息安全、數據安全,要以雲平臺、智能化設備以及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來實現,要打通公衛、臨牀和科研創新方面的信息屏障,打破產業間協作的壁壘,真正做強公衛體系。

文:張漠

審覈: 韓璐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