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創始人左暉因疾病意外去世

那個把中介行業帶上及格線的男人,走了!生前曾說“如果重新選,我肯定不幹這個”

生死之外無大事。

文 | 薛宇飛

編輯 | 趙佳然

審校 | 羅琨

當我們滿心歡喜地迎接“520”時,一個爆炸性的新聞卻讓人驚掉下巴:貝殼創始人、董事長左暉走了。他纔剛剛50歲。

回想4年前,左暉在接受中新經緯(微信號:jwview)專訪時說:“2001年時我30歲,如果讓我重新選,我肯定不幹這個。”但這20年,他乾的很好,而且成爲行業的顛覆者。

不誇張地說,這個男人改變了整個房產經紀行業的生態環境,讓房屋交易變得更加方便、更加安全;他讓中介變得更有尊嚴,而不是依賴“坑蒙拐騙”去生活;他還留下了一個行業巨無霸,繼續影響着很多人的居住生活。

震驚

在“520”慵懶的下午,初夏的微風把人吹得昏昏欲睡。“左暉去世了?”一句話讓整間辦公室炸了鍋,“啊,怎麼會”“怎麼可能”……

有媒體率先發出短消息:左暉因病去世。與此同時,在貝殼找房組建的媒體羣裏,已經有記者將相關消息扔了進去,併發了一個疑問的表情試圖求證。接着,10餘個記者相繼發問:“??”“真的假的?”“什麼情況?”“真的嗎?”……

貝殼找房的人一片沉寂,沒有作答。

但是,關於左暉去世的報道越來越多,這時,微信公衆號“貝殼找房訂閱號”被翻找出來,它剛剛推送的文章用灰底白字寫了兩個大大的字:訃告。

證實了!左暉真的走了!

貝殼找房的人告訴中新經緯,他們也是剛知道,具體情況也不清楚。“他那邊還是比較希望低調平靜一些,所以說的不多。”

其實,左暉身體不好,外界早就知道,只是如此突然離去,讓人難以接受。另一家頭部房產經紀公司的員工說:“我很崇拜他的。加上他本身是陝西人,真的太震驚了。”

左暉的低調也是衆所周知,除了貝殼上市前接受了不少媒體採訪外,這大半年已很少在公衆場合露面。低調也體現在對敏感的財富排行榜的修正上。一週前發佈的2021新財富500富人榜中,左暉躋身中國富豪榜前十,並問鼎地產新首富。但5月17日,新財富稱,他們接到反饋,重新查證了左暉在貝殼的持股比例,認爲其並非行業新首富,爲此予以更正。

左暉去世,衆人紛紛懷念。貝殼找房副總裁、北京交易平臺總經理伊凱說:“老左是行業領袖,是偉大的企業家,是貝殼、鏈家的精神領袖,是我們的導師、兄長。”

21世紀不動產中國區總裁兼CEO盧航發文說,“老左一生勤奮進取,與其說是爲自己,不如說是爲團隊、爲行業辛勞一生。老友一路走好……”

難事

貝殼找房發佈的訃告中,引用了左暉曾說過的一句話:我們這個時代企業經營者的宿命,就是要去幹煙花背後的真正提升基礎服務品質的苦活、累活。

過去多年,左暉做的就是房產經紀行業“難而正確”的事。

中國住房市場化的道路始自1998年,房地產中介行業也從此孕育。那時的房產中介行業還是一片草莽,在北京租房的左暉也被“黑中介”騙了幾次。據他描述,買房時,光看房就花了一個月,從報紙上、電線杆上找信息,聯繫業主看房、談價格,最後辦理房源交割的手續更麻煩,花了半年多都沒有搞定。

他回憶說:“我被中介騙了很多次,因此當我自己開始做中介的時候,正能量很足。”2000年8月,北京鏈家房地產展覽展示中心成立,並與《北京晚報》合作,首次創建“房地產個人購房房展會”。令左暉沒有預料到的是,展會當天場面火爆,讓他看到了市場的巨大潛力。2001年,鏈家的第一家門店落址甜水園。

在二手房交易市場剛起步時,“喫差價”幾乎是所有房地產經紀機構賴以生存的方式,但交易的不透明,讓買賣雙方都十分痛恨。鏈家用了3年的時間先做到了“安身立命”,並在這中間完成了第一次重大業務轉折——不喫差價。2004年,鏈家明確提出“透明交易、籤三方約、不喫差價”的陽光作業模式,堅持買賣雙方共同到場,與經紀公司三方簽約,杜絕了被賺取差價的可能。

左暉要剷除的下一個行業頑疾就是“假房源”。自2008年起,鏈家開始投入重金建設樓盤字典。最初,數據採集依靠經紀人走街串巷,拿着本和筆手工記錄,後來,鏈家僱傭兼職人員、帶着GPS定位儀去摸排房源。10餘年後,花費數億元建立起來的樓盤字典,成爲了全國最大的樓盤數據庫,這讓左暉有了敢喊出“真房源”的勇氣。

鏈家的“真房源”行動,給行業帶來改變,許多線下品牌像我愛我家、21世紀等品牌也都紛紛加強對房源真實性的把控,經紀行業信息的真實性得到提高。

如果鏈家的故事只走到這裏,那左暉就只是一個“中介頭子”。接下來的一步,他就是要帶領行業深度觸網,打造出行業的交易平臺。

早在2014年,彼時還是鏈家高管的彭永東就拉了一批人搞了一個新項目,註冊的域名叫“貝殼”。雖然項目一度被擱置,但在鏈家內部,線上線下一體發展早已形成共識。如今回想,道理也很簡單:相比於鏈家自營模式早晚都會出現的天花板,平臺模式的想象空間更大。

但是,當時的平臺型公司並非沒有,如58同城、安居客、房天下等。左暉的創新之路在哪?在於樓盤字典和ACN(Agent Cooperate Network)模式。當時樓盤字典,已經錄入全國幾百座城市的數億套房源,這成爲平臺化的一大利器。而ACN則是要顛覆傳統的房屋交易模式。

此前的房屋交易,都是經紀人的單兵作戰,經紀人與經紀人之間、門店與門店之間存在着很強的競爭性,“搶單”“跳單”等情況比較常見,交易效率低下。ACN是在遵守房源信息充分共享等規則前提下,經紀人以不同的角色共同參與一筆交易,成交後按照各個角色的分傭比例進行收益共享。

ACN的本質是打破現有的信息孤島,將房源和客源有效打通,盤活所有的資源進行更加有效的匹配,當信息的隔板被打開,在合作網絡的促發下,商機線索會大幅增長。

如今的故事,大家都已經很熟悉,這就是2018年4月正式推出的貝殼找房。2年後,貝殼便赴美上市,發展速度飛快。

2020年財報顯示,貝殼實現營業收入7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2%;全年淨利潤達人民幣27.78億元,首次實現美國會計準則下的全年盈利;成立兩年來,貝殼GTV增長至3.0倍,收入增長至2.5倍,調整後淨利潤增長至43.7倍。

歷經20餘年的洗禮,房產經紀行業已經發生巨大的蛻變,但仍沒達到老左的終極目標。他說:“我們首先的要求就是不要提供差的服務,再繼續探求更優質的空間。我心裏的基本品質就是60分。因爲在今天這個行業中,很多企業都只能達到10分、20分。只要你能夠達到用戶的基本需要,就可以達到60分,那就可以完全跟你的競爭者區分開來了。而今天,我們的消費者值得更好的服務,我們這代人有責任將這件事推到一個新臺階。”

今年4月23日,是貝殼成立的三週年,這一天,左暉在朋友圈轉發了貝殼找房微信公衆號發佈的《相信價值觀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寫在貝殼三週年》文章。他在文章裏寫道:“我們會看到的是,行業依舊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消費者的居住服務體驗並不美好。如果行業整體不去發生一些改變的話,那麼沒有哪個品牌可以獨善其身。在這個背景下,我們這羣人的使命發生了變化,從‘怎麼讓自己變得更好’逐步到‘怎麼樣讓行業變得更好’,我們更希望能夠徹底改變消費者對行業的看法。”

這也是左暉最後的一條朋友圈。

接班

《相信價值觀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寫在貝殼三週年》的文章裏,包含了兩篇署名文章,第一篇文章的署名是左暉,第二篇是S,也就是貝殼聯合創始人、CEO彭永東。

彭永東曾任職於IBM戰略諮詢部,2010年加入鏈家,擔任過鏈家網CEO,並親自參與成立貝殼找房。在20日發佈的《別老左》的公開信中,彭永東稱:“我們極其有幸和老左一起開創事業,一起奮鬥拼搏,一起改變行業”。

不過,在職業經理人中,彭永東加入的時間並不算長。執行董事單一剛屬於公司元老,資歷更久。另外,2019年1月,原大中華北區COO徐萬剛開始出任貝殼找房COO,統籌貝殼城市運營管理。

貝殼當日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將對公司治理和相關事宜作出適當安排,並在兩週內適時公佈。

作爲貝殼的靈魂人物,左暉的突然離世,無疑給公司未來的發展蒙上陰影,貝殼是否還能繼續領跑行業、繼任者能否穩住大局,都是外界極爲關心的話題。20日,貝殼股價在盤前下跌10%,當前股價相比於2020年11月的最高點79.4美元/股,已經下跌不少,總市值約600億美元。

舊文重讀

專訪鏈家掌門人:樓市調控後漲得多的肯定會下來

(本文初發佈於2017年4月24日,作者魏薇)

在剛剛結束的“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上,鏈家集團董事長左暉一口氣參加了4個會議討論,或作爲主講嘉賓或作爲論壇主持人,給人的感覺是“太忙了”。

在論壇間隙,中新經緯對這位中國最大的房產服務公司之一的掌門人進行了專訪。

“如果讓我重新選肯定不幹這個”

左暉當初創業時只想做一個十幾人團隊的項目,沒想到如今卻成爲行業領軍者。“2001年時我30歲,如果讓我重新選,我肯定不幹這個。”左暉這個答案令人頗感意外,卻又十分熟悉。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經也在公開場合表示,後悔創辦阿里巴巴。難不成左暉和馬雲想到一起去了?

“我不知道馬雲爲什麼這麼說,我只是覺得我們承擔的事兒有點多。”左暉可能覺得自己說的不夠清楚,又解釋說,“這麼多年來,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每個居民最大一筆消費都在這個行業,這個行業幾個要素都佔了,第一它算公共服務行業;第二它是To C端的,也就是面對消費者;第三它是消費者最大的一筆消費,非常低頻、非常高額的投入。幾個因素疊加起來,並且每個服務週期都很長,所以服務的壓力、包括對消費者自身的壓力都比較大。雖然感覺企業成長不錯,房地產發展不錯,但是一直以來就有各種各樣的糾結。”

左暉糾結的正是如何解決消費者購房當中的“糾結”,首先就是信息真實問題。

“有的中介爲了吸引客戶,100萬的房子標80萬,一打電話就說這套房子沒了,但是還有別的,這個我就覺得很奇怪”。正是這一點,令左暉下定決心,一定要真房源。他曾多次在內部講話中談到,說真話,不說假話,這也是鏈家的競爭策略。

“一開始也有不少購房者反應,你們的房子怎麼這麼少,你們的房子怎麼這麼貴?經紀人也有了很多‘規矩’,覺得很費勁。”面對兩邊的“不理解”,左暉選擇了堅持,“漸漸消費者發現,好像還是鏈家‘靠譜點’。”

“要將所有信息壁壘都打破、公開”

“樓盤字典“可謂是左暉的得意之作,每一個真實房源,每一處樓盤信息,都被收納其中。

“十年前鏈家開始做‘樓盤字典’,到今天我們大致建了1200T的數據量,我認爲起碼要有1000PB的數據才能對中國房地產的電子化產生一定幫助。”左暉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到鏈家構築的大數據系統,他真正希望的是通過對數據的挖掘,來滲透至幾乎整個產業鏈,探索更多潛在的市場機會,但在左暉看來,目前這部字典還不夠“大”。

“今天我們在一套房子上得到的信息量非常小,也就是M級的,未來可能是G級或者T級的,信息應該打破所有壁壘。”左暉對中新經緯表示。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裏,中介行業被認爲是賺信息不對稱的錢,但是左暉稱“要將所有信息壁壘都打破、公開,”他認爲,“今天的中國人對買房這件事兒決策太輕了,本來應該是比較重的決策,但是市場氛圍逼迫你趕快定,實際上這是錯的,越重的決策越要有質量,消費者得到的信息應該是非常大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租賃市場的野心

除了房屋銷售,鏈家還將目光投向租賃市場,它是左暉眼中的一片“藍海”。

左暉又一次發揮他理工男的特質,用數據說話:“我們看到如今整個中國的租和售的差距非常大,中國城市一年大約有一萬億的租金,而去年中國整個不動產交易金額達到17萬億,差距非常大。美國租金大概相當於人民幣的3.5萬億,所以未來的十年,中國整個租金規模可能會從1萬億到3萬億。”

左暉認爲,未來在中國會有更多機構化的租賃住宅提供到市場中,同時中國租賃人口的比例可能從現在的百分之十幾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幾,他預計2020年租賃人口將超過2億,2030年會超過4億。他說這話時,語氣中透露着些許興奮。

左暉對租賃的重視或許與他大學畢業後的租房血淚史有關,“我是資深的‘北漂’,22歲畢業,34歲纔買房,期間一直租房。”左暉回憶起那段搬家、漲房租、找房的痛苦經歷,“原來租房體驗都很差,根本不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承租者的法律保護也不夠。”

但令左暉感到奇怪的是,中國租賃市場機構化佔比僅不到2%,日本則達到80%,美國也有30%,“可以說中國是一個沒有機構化的租賃市場。”

別人不願做租賃,左暉覺得不僅要做,還要做好、做專。2011年,鏈家開始佈局自如,左暉說,自如的願景就是希望使租賃成爲一種有品質的生活方式。目前自如累計客戶已超過60萬人,管理房間數25萬間,管理房屋資產超過3000億。“中國今天的租賃纔剛起來,我們覺得每件事都很難也很慢,我們比較追求慢。”左暉表示。

“漲得多的肯定會下來”

2016年中國熱點城市房價“漲聲一片”,令所有人感到意外,這其中也包括左暉。“過去2016年整個中國的不動產的交易到了一個非常頂峯的狀態,一手房交易超過10萬億,二手房6.5萬億,總共將近17萬億。”左暉在論壇上給出了這樣的數據。

緊接着就迎來了最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據不完全統計,4月17日前,全國共有39個城市出臺了各種房地產調控政策。

左暉參加了多場論壇,和房地產圈內和圈外人士聊了一大圈,最終發現大家一致支持此輪房地產調控。他自己也得出了一個結論,“中國的房地產經過了30年發展,到了一個關鍵的節點,大家都認爲市場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這個國家不能再這麼瘋狂的去挖掘整個房地產帶來的價值了。”

在談到本輪房地產調控後對樓市的影響,左暉認爲,“房價會越來越平穩,不會像2016年開了鍋一樣,價格漲得多的肯定會下來。”

熱點城市的高房價也令不少90後剛畢業的大學生“望房興嘆”,左暉說,作爲一個70後,在他剛畢業時拿着一兩百的工資,看着當時的房價,和現在90後看今天的房價沒什麼區別,只不過現在買房成爲了一個必選項。

“過去幾年我們統計,第一次購房的年齡是往後推的,但是相比國外來看的話,中國首購的年齡還是有點太年輕了,很多是家長給孩子去買房子,雖然看起來首購是五六十歲,實際上是給二三十歲的人在買房,沒必要那麼着急。”左暉表示。

封面、導語圖爲鏈家集團董事長左暉在“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上主持“房地產企業的戰略之變”論;左暉發表演講照片爲“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主辦方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