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視頻|外長“開門”長談後 美俄關係能否“破冰”?

近期,一度劍拔弩張的美俄關係出現轉圜信號。藉着出席第12屆北極理事會部長級會議的契機,當地時間5月19日,美國國務卿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先行舉行了單獨會晤。

這也是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美俄外長首次“面對面”會晤,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美俄分歧依舊 外長會晤表達合作意願

據悉,雙方的對話持續大約1小時45分鐘,比原計劃多出45分鐘。據冰島媒體報道,雙方就雙邊關係和國際熱點問題交換了看法。

據悉,本次會晤的組織工作均由美國主持,美國、俄羅斯及當地媒體都被允許進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洛娃用具有“建設性”來形容這樣的安排。

會晤結束後,拉夫羅夫向媒體表示,俄美雙方在很多重大國際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但希望與美國在共同關心的領域進行合作並能取得積極成果,尤其是在戰略穩定問題上。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表示,拜登政府希望與俄羅斯建立“可預測的、穩定的”關係,雙方可以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展開合作,但如果俄羅斯對美國的夥伴和盟友採取進攻性的行動,美國將作出回應。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指出,拜登政府上臺後,致力於爲美俄關係在不同領域設定不同的軌道,兩位外長的表態也進一步說明,維穩、競爭與合作並行的策略,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美俄關係的新常態。

元首會晤有戲嗎?

值得注意的是,布林肯此次在北極首都雷克雅未克所參加的會議,主辦方是北極理事會,這是一個強調合作而非解決衝突的政府間高級別論壇。

崔洪建認爲,北極地區日益上升的大國競爭和軍事化風險,成爲美俄必須加以管控的問題,因此對雙方來說,這次會晤十分必要,而選擇在北極理事會這樣一個多邊場合舉行,有助於營造“寬鬆”氛圍,“淡化”直接衝突和對抗的風險。

至於會晤的時機,多家美國媒體認爲,雙方的任務或許是爲在美俄元首峯會進行前期溝通。

此前,拜登已多次拋出“橄欖枝”,4月時,他就曾提議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夏在歐洲舉行峯會,5月初又表示希望在6月訪歐期間與普京會晤。

不過,俄方並沒有對此作出正式回覆,僅表示對美方建議持積極態度。俄羅斯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20日指出,拉夫羅夫和布林肯在冰島的會談,將有助於俄政府進一步分析兩國元首會晤的可能性。

崔洪建指出,兩國外長爲美俄關係設定了整體框架,並且達成一些基本的共識,爲可能舉行的元首會晤確定了基調。不過,基於目前美俄政治互信處於較低程度,這次峯會究竟能否開成,仍是未知數。

外長會晤前美方送上“見面禮” 釋放何種信號?

就在與拉夫羅夫會晤前不久,布林肯還給對方送去了一份“見面禮”。

當天,布林肯發表聲明稱,拜登政府放棄了對“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運營公司及其首席執行官的制裁,並表示“這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不過,聲明同時也表明,拜登政府反對“北溪-2”項目完成的立場並未改變,理由是“這將削弱歐洲的能源安全”。

此前,美國一直不遺餘力施壓德方放棄“北溪-2”項目,並對項目的參與方施加制裁。可就在外長會晤前,美方突然“鬆手”,在崔洪建看來,這體現出拜登政府全球戰略格局中“抓大放小”的思路,以及緩和與俄羅斯關係的訴求。

路透社的報道還指出,這一決定出臺之際,拜登政府也正尋求重建與德國的關係。對此,崔洪建也表示贊同。拜登政府意在通過對德國盟友“網開一面”,來換取德國對美國“重返”世界舞臺的大力支持,同時助力聯合歐洲發出對中俄兩國的一致聲音。

“幾家歡喜幾家愁”澤連斯基急了

不過,美方取消制裁的決定在受到俄、德歡迎的同時,卻讓另一個利益攸關方感到了擔憂,那就是烏克蘭。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向美國喊話稱,如果不阻止“北溪-2”項目建設,將釀成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對美國和拜登來說都是損失。

澤連斯基如此着急上火不難理解。按照外媒計算,“北溪-2”一旦啓動,烏克蘭每年要損失幾十億美元。

澤連斯基還提到,布林肯此前在訪烏時曾作出保證,美俄討論烏克蘭問題前會首先與烏克蘭磋商,現在這個承諾顯得“搖搖欲墜”。澤連斯基更擔心,美國可能會揹着烏克蘭與俄羅斯進一步做交易。

崔洪建認爲,澤連斯基的擔心不無道理,作爲美國對抗俄羅斯的“棋子”,烏克蘭很可能成爲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此外,外交受挫的澤連斯基,支持率或將繼續下探,並由此引發內政危機,這樣的情況是美國不願看到的。因此,拜登政府在向俄示好的同時,也會對盟友略施安撫,通過給予一定的安全保證和經濟補償,讓烏克蘭保持站隊,在需要與俄對抗時繼續充當“排頭兵”的角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