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消息,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5月22日至23日召开,会议主题为“新格局 新发展 新金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连锦泉出席并发表演讲。

连锦泉表示,保险组织经济补偿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无论是保险业承保范围的扩大还是保险功能的扩展,都源于保险组织经济补偿这个立业之本。但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保险业的立业之本遭遇新的挑战。刚才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常青先生也谈到了IoT保险的问题,万物互联的时代,保险业的立业之本遭遇新的挑战。

以下为发言实录全文:

首先感谢五道口的邀请。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打造新保险逻辑,服务新发展格局”。

主要有三个观点跟大家做分享:

一,保险业发展的历程是保险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和价值创造边界不断扩大的进程。

二,组织经济补偿是保险立业之本,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保险立业之本遭遇新挑战。

三,打造新保险逻辑,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突破价值创造边界,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看保险业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从水险到非水险、寿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险,保险承保的范围不断扩大,这背后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风险管理需求,技术的进步提升了保险的风险定价能力和风险的分散能力,保险的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提升。保险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推动了保险功能的扩展,从损失经济补偿到资金融通,到社会管理,保险的价值创造边界、价值创造的能力不断扩大。

二,保险组织经济补偿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无论是保险业承保范围的扩大还是保险功能的扩展,都源于保险组织经济补偿这个立业之本。但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保险业的立业之本遭遇新的挑战。刚才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常青先生也谈到了IoT保险的问题,万物互联的时代,保险业的立业之本遭遇新的挑战。我们学过风险管理都知道,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的评价、风险的处置跟风险效果的评价。风险处置又分财务型风险处置和非财务型风险处置,保险是财务型风险处置的一种。但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损失的预防和损失的抑制的有效性在迅速提升,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有效性的提升将会发挥保险的组织经济补偿的作用。麦肯锡做过预测,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将会减少美国78%的交通事故,使得保险市场的保费规模缩减40%。2018年6月,亚马逊宣布将基于家庭联网设备开发家庭风险监测服务和衍生保障服务,引发欧洲多家保险公司股价下挫,标普保险指数迅速跳水。为什么?因为无风险就无保险。

保险组织经济补偿作用面临被弱化,它是全球保险业所面临的共同的挑战,它既是一个挑战,同时它也是一个发展的风口,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需要引入新的保险的逻辑,打造新的保险的业态。

三,打造新保险逻辑要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要突破保险价值创造边界,更好地服务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常青先生也提到,万物互联的时代IoT保险出来,用大数据、物联网来整合社会的风险预防和控制的资源,来延展保险产业价值链,从传统的提供承保+理赔,向提供承保+减损+赋能+理赔转变。保险公司首先提供的还是承保的服务,在提供承保服务的基础上,保险公司提供减损和赋能,在提供减损和赋能的基础上,出现赔款、风险,保险公司通过系理赔作为最后的保障。保险公司从提供风险集散管理向提供风险减量转变,从提供经济补偿向提供风险解决方法。

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安全工厂,国内的安全工厂、安全社区、安全电梯都在很快发展。浙江嘉兴的保险公司通过联手第三方安防服务机构给投保的企业安装了互联网设备,监测火灾、爆炸损失的发生,一旦发生火灾或烟雾就报警,将这条信息发送给相关的安防机构。保险公司还为企业提供培训,培训的次数超过1300家,整改隐患超过3000例,投保企业投保后的第二年损失就下降了23%,保险公司已经能够为工厂、为社区提供人防和物防的保险服务。

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险业以新保险逻辑服务新发展格局。保险业的发展站在一个新的风口。

举三个方面的例子,第一,发展产业保险,助力产业政策的精准实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政策的好坏关键是产业政策能不能精准实施,而保险是以问题为导向,保险天然具有精准实施的能力。给大家举一个农业产业保险,保险公司通过联手社会化服务主体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通过联手农业龙头企业来降低市场风险。在这个基础上保险公司具有能够为农民提供收入保险,农户与收入保险进行征信,向银行获得低息贷款。银行把款项首先打到的是农业龙头局,农业龙头局提供给农户专门的农业生产资料,农户进行农业生产,形成农产品与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收购,收购所得的款项首先打给银行还款,剩余的款项给农户,这样就构成了由政府牵头,政府要做农业保险费补贴,由政府、农业龙头企业、保险公司、银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农户组成的农联体,这样一个农联体能够有力地推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有力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第二个例子是发展供应链保险,保障产业链顺畅运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对国内国际双循环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卡脖子产品供给能力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解决产业链顺畅运转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解决有效需求的问题。关于聚焦卡脖子产品的供给能力,保险公司可以推动产业链保险服务能够提供产业链保险,保障产业链正常运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

发展绿色保险,整合社会防控资源,服务碳达峰。有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无锡的绿色保险+绿色风险监测。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2007年无锡市引发对绿色保险盒环境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有力地降低环境污染的发生。

用一句话结束我今天主题演讲,保险不仅促进经济发展,保险更促进社会的进步。在万物互联时代,保险机制渗透连接微观经济主体活动,基于严格的微观风险管理,在宏观上涌现为保险参与社会治理能力,形成保险型社会,以保险新逻辑服务新格局、助力新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信进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