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藍色星際淨利成色不足年報接連更正   應收賬款連續三年佔營收超100%

來源:長江商報

記者 明鴻澤

英國倫敦市場、新三板市場,北京藍色星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藍色星際)轉戰境內外市場14年後,又在尋求A股創業板掛牌。

藍色星際由肖剛、劉勁青夫婦創立,至少是在2015年之前,公司經營業績有些糟糕。2015年至2020年,單純從經營業績數據看,藍色星際實現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實現了高速增長,其淨利潤由2015年的940.10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7168.73萬元,五年增長約6.63倍。

然而,與這一亮麗業績不相匹配的是,2017年因未能按時披露年度報告被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簡稱股轉公司)處罰,2018年、2019年度,藍色星際連續兩年更正年度報告,更正內容中涉及遞延所得稅、應收賬款、存貨等指標。

此外,這兩年,公司營業收入持續增長,而銷售費用並未隨之增長,令人意外。

藍色星際深耕安防行業10多年,位於行業第二梯隊,面臨的市場競爭較爲激烈。但公司客戶集中在金融與教育領域,市場開拓難度較大。

不僅如此,藍色星際在產業鏈中並不具有話語權,導致其應收賬款持續居高。近三年,其應收賬款賬面餘額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均超過100%。

修改後的經營數據亮麗

肖剛、劉勁青夫婦似乎是一對資本玩家,頻繁推動藍色星際跨市場運作。

招股書顯示,2006年,肖剛、劉勁青夫婦聯合他人設立趨勢視頻。當年8月22日,趨勢視頻設立藍色有限,註冊資本300萬美元。到2007年1月17日,歷經兩次出資,300萬元出資繳足到位。

2007年6月7日,趨勢視頻更名爲藍色之星,藍色之星就是現在藍色星際的前身。

更名11天后,也就是2007年6月18日,藍色之星在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AIM市場上市,發行價格爲48便士/股。成立才一年就實現了境外上市,由此可以斷定,AIM市場的上市門檻較低。

6年之後,也就是2013年,藍色之星進入退市倒計時。當年,公司實現淨利潤330萬元,這一利潤已經維持了在AIM上市的年費,當年10月23日,藍色之星申請摘牌退市,以2.5便士/股的價格回購股份,實施私有化。

在招股書中,藍色星際對此的描述爲,由於公司出現短期經營困難及股價下跌,當時估值爲300萬英鎊,股票流動性弱,融資能力有限,遂決定退市。

時隔4年,2017年1月17日,藍色之星更名爲藍色星際,在新三板掛牌。

顯然,新三板並不是藍色星際的終極目標。去年底,藍色星際向深交所遞交申請,擬在創業板上市交易。

從經營業績數據看,藍色星際似乎具備在創業板上市的資格。

2014年,私有化的第一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爲1.61億元、淨利潤爲虧損527.22萬元。此後兩年淨利潤快速增長,分別爲940.10萬元、3156.59萬元,同比增長278.31%、235.77%。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2.54億元、2.72億元、3.04億元、1.31億元,同比增長4.86%、7.26%、11.64%、18.74%;淨利潤分別爲4178.76萬元、4782.73萬元、5500.95萬元、1859.09萬元,同比增長32.38%、14.45%、15.02%、126.98%,均爲快速增長;扣非淨利潤爲4020.77萬元、4170.11萬元、5103.46萬元、1548.73萬元,同比增長33.16%、3.71%、22.38%、-3.84%。

與快速增長的經營業績不相符的是,藍色星際的這些數據真實性存疑。

2018年5月,藍色星際因未按期披露2017年度報告,被股改公司處罰,要求藍色星際自律。公司稱,信披違規原因是更換會計師事務所。

2018年1月15日,藍色星際聘請的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爲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奇怪的是,從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到股改公司處罰,之間相隔4個月,藍色星際是一家小規模公司,爲何會出現年度不能按期披露問題?

分析人士稱,有一種可能,爲了某種目的,對此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數據進行調整,甚至可能發生會計師事務所與公司對相關數據進行反覆溝通。

此後的2018年度、2019年度,藍色星際接連出現對此前披露的年度報告進行更正,涉及應收賬款、存貨、遞延所得稅等指標。

IPO前三大股東蹊蹺退出董事會

亮麗的經營業績存疑,藍色星際的董事頻繁變動也讓人不解。

招股書披露,2018年1月11日,房倪黎作爲外部股東上海國君提名的董事進入藍色星際董事會。當年9月4日,上任不到8個月,房倪黎辭去藍色星際董事職務。一個月後,董事職務由張駿晨接任。一年後,公司董事換屆,郭鵬接任董事。郭鵬接任董事一職也只有一年,於2020年11月19日辭任。

另一名董事程超爲外部股東嘉興信業提名的董事,2018年6月8日,程超辭任董事一職,由周方宇接任。2019年10月18日,由於公司董事換屆,趙曰強接任董事。同樣,僅過一年,趙曰強也辭去了董事職務。

樸延華爲外部股東北京中域提名的董事,2019年10月18日,由於公司董事換屆,程振林接任董事。2020年9月17日,不到一年,程振林辭任董事職務。對於上述董事頻繁變動,藍色星際稱,上述變動董事均爲外部股東提名的董事,除了董事換屆外,外部股東內部人事調整也是重要原因。至於上述董事最終全部退出的原因,主要是外部股東退出董事會。

上述外部股東退出董事會發生在2020年9月至11月,去年12月,藍色星際向深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並進行了預披露。由此可見,上述三家外部股東均在IPO前夕突擊退出董事會。

奇怪的是,IPO前夕,三家外部股東爲何要全部退出董事會?

招股書顯示,截至去年底,上海國君、嘉興信業、北京中域分別持有藍色星際6.11%、4.08%、6.12%股權,分別爲其第六、八、五大股東。其中,兩家外部股東持股比超過5%。

外部股東齊刷刷退出董事會意味着什麼?是否存在某種利益、或特殊安排?市場備感蹊蹺,藍色星際對此並未做說明。

除了外部董事外,曾多年擔任藍色星際董事職務的王海鵬2020年10月退出董事會,監事董靜於2019年10月17日辭職。這些,藍色星際均未解釋原因。

實際上,除了高層外,藍色星際的員工也在不斷減少。2017年至2020年6月30日,藍色星際員工人數分別爲583人、559人、522人、528人。2018年底、2019年的員工人數同比分別減少了24人、37人。

這幾年,藍色星際的資產規模在不斷擴大,營業收入在不斷增長,爲何會出現員工人數越來越少的現象?從藍色星際披露的信息看,公司並未進入智能製造階段,恰恰相反,公司設備陳舊,原值10萬元以上的主要生產設備成新率僅爲11.44%,存在因設備故障而導致短期內生產經營受到不利影響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7月,外資股東藍色之星在股轉系統對所持有的藍色星際股權進行了數次轉讓,完成了清倉退出。藍色之星曾持有公司16.83%股權,位列第二大股東之位。

也是在IPO前,外資股東爲何要清倉?藍色星際也未進行具體解釋,採取了選擇性遺漏。

超五成營收依賴銀行

藍色星際還存在客戶集中度高、市場開拓難度大等諸多問題。

公司主要客戶爲銀行等,由於其客戶集中在金融等特定領域,銀行分支機構較多導致合計金額較高,這也使得其客戶集中度較高。

招股書顯示,2017年,藍色星際的前五大客戶爲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北京銀行五家銀行及下級分支行。2018年,前五大客戶中,除了北京銀行被北京華成智雲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取代外,其餘四大客戶不變。2019年,第五大客戶變更爲中國人民大學,其他四大客戶未發生變動。2020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戶全部爲銀行,工商銀行及其下級分支行首次進入前五大客戶。

2017年至2020年6月30日,藍色星際向前五大客戶銷售的收入分別爲1.40億元、1.42億元、1.84億元、0.74億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爲55.29%、52.02%、60.40%、56.54%。前五大客戶中,公司向銀行銷售的收入佔比均超過50%。

藍色星際稱,不存在向單個客戶的銷售比例超過50%的情況,主要是因爲公司客戶集中在金融、教育、智慧園區等特定領域,商業銀行分支機構較多,合計金額較高。公司表示,除深耕金融領域安防業務外,其還在智能交通、司法、應急安全、能源、通信等其他領域積極進行安防業務拓展,拓寬盈利來源。但相比多年在金融領域的從業經驗,在其他領域的客戶基礎相對薄弱,未來業務開拓可能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

此外,藍色星際還面臨業務區域較爲集中風險。公司稱,其產品銷往全國多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覆蓋華北、華南、華東、西南等地區,但收入來源集中於華北地區。

2017年至2020年6月30日,藍色星際向華北地區銷售的營業收入分別爲0.93億元、1.10億元、1.29億元、0.64億元,分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36.54%、40.66%、42.72%、48.65%,區域集中度不斷上升。

公司稱,若華北地區市場競爭加劇或投資大幅下滑,且藍色星際未能在華南、華東等其他區域進行有效的業務拓展,其將面臨業績下滑的風險。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同行業龍頭公司,大華股份境內、外收入佔比分別爲60.38%、39.62%,海康威視境內外收入佔比爲72.13%、27.87%。

依賴金融、教育領域,藍色星際處於弱勢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應收款項回收進度由客戶說了算,公司沒有話語權。這使得公司應收賬款持續處於高位。

據招股書,2017年至2020年6月30日,藍色星際應收賬款賬面餘額分別爲2.13億元、2.73億元、3.42億元、3.96億元,分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83.87%、100.28%、112.51%、302.73%,應收賬款回收緩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