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

  5月22日上午,在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黃河石林景區舉行的"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遭遇狂風凍雨等極端天氣,氣溫驟降,172名參賽選手中21人遇難,遇難者中包括國內越野跑頂尖選手梁晶和全國殘運會冠軍黃關軍等優秀跑者。這一越野跑乃至戶外運動歷史上罕見的重大事故令人震驚、痛心。

  事發後,甘肅成立省應急救援指揮部,據應急救援指揮部透露,該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天氣突變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甘肅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調查組,對事件原因進行進一步深入調查。

  "天有不測風雲",但這場悲劇背後,無疑也暴露出越野跑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人民日報體育採訪了跑步圈資深人士陳遠丁等人,梳理出他們的觀點,希望能從更多角度喚起人們對越野跑等戶外賽事安全性的關注和重視。

  組織方未嚴格執行標準

  2021年4月8日,中國田徑協會發布了《中國馬拉松管理文件彙編》,其中包含的《中國越野跑賽事組織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對於補給站、強制裝備設置救援保障體系都做了明確的規定。對照《標準》,這場賽事在不少地方都未嚴格執行。

  第一,補給點的設置並未達到標準。本次事故主要發生在第二個打卡點(CP2)和第三個打卡點(CP3)之間,但多名選手反映,CP3只能打卡,並沒有補給。從客觀條件上看,CP3位於山頂位置附近,物資等運輸有一定難度,但CP2和CP3之間相距8公里左右,距離下一處補給距離更遠,超出了標準中大約10公里的要求,一場山地越野賽事20來公里沒有補給點是不合適的。

  第二,未盡到及時向選手通報天氣狀況的義務。據新華社報道,"局部地區天氣突變",氣象部門事先已有預警。21日21時50分和22時16分,白銀市氣象臺和景泰縣氣象臺相繼發佈大風藍色預警,稱預計未來24小時該縣大部分地方平均風力將達5-6級,陣風7級以上,這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及時提醒選手,賽事組織方對此也應足夠重視並充分預警。

  第三,強制裝備中並沒有將衝鋒衣等列入。據參賽者張小濤介紹(他也是當時前六名之中的唯一倖存者),由於失溫,他的手腳不聽使喚,多次摔倒。最後一次摔倒後,他在失溫昏迷之前將自己用攜帶的急救毯包裹了起來,並在兩個多小時後被一位當地牧民發現並營救。據他回憶以及現場傳回的一些圖片顯示,跑在前列的選手大多都是短衣短褲,日常情況下這對優秀的越野選手已經足夠,但極端天氣下顯然難以應對。根據《標準》,在高海拔比賽裏應將衝鋒衣列爲強制裝備(此項賽事海拔爲2000米左右)。

  第四,救援力量或有欠缺。事故發生的CP3附近位於山頂,車輛到達較爲困難,因此是否應提前設置直升機救援?這也是目前山地越野賽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張小濤回憶,在CP3也沒有見到志願者,不知是否是被大風吹跑了,但如果有人在的話可能情況會好一些。有時候就差一條急救毯,失溫的選手就能活下來。

  越野跑等戶外賽事管理仍存在漏洞

  既然有相應的賽事組織標準,爲何不去執行?這就牽扯出一個問題,目前,以越野跑爲代表的戶外運動在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漏洞和隱患。

  除了中國田徑協會制訂有《中國越野跑賽事組織標準》外,中國登山協會關於山地越野跑賽事的組織也有相應文件。雖然有標準,一些主辦方在組織比賽時卻很少不折不扣地執行。

  現在,對於馬拉松等賽事的組織更多是"誰主辦誰負責"的屬地負責模式,田協不再主辦賽事。而對於景區等不同越野賽事的主辦方來說,田協、登協下發的文件在實際執行中可以"打折"、忽略,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其實,越野跑項目進入國內的時間並不短。很多年前重慶武隆便開始舉辦越野賽事,浙江一些地方的"跑山賽"更是有着30多年的歷史,不過這些賽事的參與人羣要麼是專業選手,要麼規模非常小。國內愛好者普遍接觸並開始參與越野跑賽事,要到2009年TNF100國際越野跑挑戰賽等賽事進入中國之後。但是在項目管理的規範和科學上,無法與城市馬拉松等路跑運動相比。

  敬畏之心和專業素養必須成爲標配

  體育帶給我們的是"三生"教育,生活、生存、生命。生活教育方面,城市馬拉松已經有很好體現,大家通過跑步尋找自我價值,更好地生活與工作。但是對生存和生命教育,像越野跑這樣的戶外賽事還存在着明顯不足。

  從體育主管部門的角度來說,面對如火如荼的戶外運動,如何制定規範,從而更好更恰當地管理,是需要去考慮的問題。田徑協會、登山協會對於舉辦越野賽事都有相應文件,通過何種監管手段避免《標準》成爲一紙空文,落實到位,應該成爲刻不容緩的工作。

  賽事組織者更應該有這樣的敬畏之心、專業素養。這些運動員爲何能夠來參加比賽,在一個陌生且充滿各種挑戰的賽道跑上100公里甚至幾百公里,是因爲信任組織者在辦賽時對於安全、補給、救援等方面的承諾。這些承諾以及不折不扣的落實,是一項賽事運行的底線!

  劫後餘生的張小濤獲救之後感慨,"大家一定要記得,裝備太重要了,要提高戶外能力,研究路線,隨時'認慫'"、"該帶的裝備一定要帶,寧可用不到,也不要追悔莫及!"

  戶外運動中的生命和生存教育,是對賽事設計者、組織者的剛性要求,也是每一位參賽選手的必修課。"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事故的原因,還需要等待有關方面給出最終調查結果。沒有什麼奔跑,值得用生命去做代價。反思和追問不應止步。經過這次慘痛的悲劇,希望未來每一位越野賽選手、戶外運動愛好者都能安全回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