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勤儉節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和道德風尚,留下了“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的歷史警思。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保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作風,並率先垂範、以身作則。

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毛澤東同志早就告誡全黨同志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作風。翻開我們黨的百年曆史畫卷,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當年,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先生到延安採訪,從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聞天等一批革命家住窯洞、喫小米、穿補丁衣的儉樸生活中,發現了一種非常偉大的力量,稱其爲“東方魔力”,並斷定這是“興國之光”。正是因爲有了這種“東方魔力”“興國之光”,使我們的百年大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青春活力、永遠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始終保持一往無前的高昂士氣,所向披靡的英勇鬥志,直面各種艱難險阻而無往不勝。

回顧歷史、審視現實,“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麼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麼地步,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節儉樸素,力戒奢靡,是我們黨的傳家寶。現在,我們生活條件好了,但艱苦奮鬥的精神一點都不能少,必須堅持以儉修身、以儉興業,堅持厲行節約、勤儉辦一切事情。”今年是我們黨成立100週年,梳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重要論述,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國以艱苦奮鬥而興,人以勤儉節約而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態度,折射着價值標準和文明程度,昭示着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前景。繼承和弘揚這種“東方魔力”和“興國之光”,既是修身養德,更是家國情懷。

我國有一句俗話,叫“富不過三代”。因爲第一代人創業,懂得勤儉持家。第二代人,有了充實的物資基礎,節儉意識開始淡化,到了第三代則是無度揮霍,將家敗光。作爲新時代的追夢人,絕不能讓“富不過三代”的俗話在我們身上應驗。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徵程,必須切記、切記、再切記:作爲凝聚黨心民心的重要法寶,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永遠不能丟、不能忘。這是破解“富不過三代”的祕訣。否則,就會改變性質、改變顏色,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懈怠,在舒舒服服中迷失方向,在表面風光中陷入衰敗淪落,失去人民、失去未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從西漢時期的“文景之治”到晚清時期的走向衰敗,都足以證明這一點。

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黨無儉必敗,國無儉必亡。這是歷史留下的忠告,也是現實發出的警報。我們黨靠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一路走來,更要靠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繼往開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重要論述,堪稱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宣言,宣示了“永遠不能丟”的堅定信念,昭示了“永遠不能忘”的堅強決心。我們要深刻領悟、全面踐行,付諸於實踐、見諸於行動,真正成爲自覺追求、時代新風,讓“東方魔力”常在、“興國之光”長明。這是我們攻堅克難、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迎接挑戰、面向未來的活力源泉、底氣所在。(林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