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受習近平總書記委託,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專程看望了袁隆平同志的家屬,轉達習近平總書記對袁隆平同志的深切悼念和對其家屬的親切問候。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爲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技創新、世界糧食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並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學習,強調我們對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紀念,就是學習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信念堅定、矢志不渝,勇於創新、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學習他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爲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爲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崇高風範。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與世長辭,國人紛紛淚目。上萬市民雨中悼念袁隆平院士,一聲聲“袁爺爺,一路走好”令人心碎,網友哀思刷屏朋友圈……國士無雙,痛別之際,我們更應該化悲傷爲力量,學習他的高貴品質和崇高風範,以實幹實效繼承他的遺志。

學習他奉獻祖國和人民的情懷。袁老立志學農,是因爲“喫飯是天下第一樁大事”。1953年,他曾立誓“要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不讓老百姓捱餓”;他從選種、試驗、失敗,歷經一次次曲折的過程,才終於取得科學道路上的成功。他心中時刻裝着國家和人民,“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只爲天下人“稻粱謀”。爲了祖國和人民需要,他把自己化作了一顆種子,走到哪裏耕耘到哪裏,畢其一生專注田疇,汗水澆灌,碩果累累。

學習他一輩子躬耕田野的科技精神。他的一生,“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從1964年開創雜交水稻研究,1997年開展超級雜交稻研究,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分別實現了大面積示範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2020年實現了週年畝產稻穀3000斤的攻關目標……一次次重大技術創新的背後,是他永不知足的腳步,是精益求精的追求,亦是科學精神的生動註腳。

學習他腳踏實地的追夢精神。袁隆平常說,自己有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夢,一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也曾勉勵青年“你們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我相信你們,必定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並將不會辜負時代的擔當”。追夢前行、不負時代,他的一生,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爲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書寫下了勵志的好樣本。今天,在緬懷和追悼他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傳承他的追夢精神,用創新與奮鬥書寫新的時代篇章。

學習是最好的紀念。江山思國士,人去稻田豐。世間再無雜交水稻之父,但他的精神風骨必將由後人接棒,永續傳承,生生不息。讓我們學習他的高貴品質和崇高風範,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一茬接着一茬幹、一棒接着一棒跑,立足本職、腳踏實地,繼續實現他“種下的稻田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