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保险业意外伤害经验发生率表征求意见

5月25 日,中国精算师协会、保险业协会、中国银保信有关负责人就《中国保险业意外伤害经验发生率表(2021)(征求意见稿)》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意外表的主要成果包括:一是首次编制了区分应用场景的个人普通意外、少儿学平意外的身故及伤残发生率表或比例表,并区分到性别与年龄,为风险细分及产品创新提供依据。二是首次编制了分职业等级风险系数参考表,为行业进一步厘清职业风险等级及风险状况奠定了基础。三是编写《中国保险业意外伤害险风险管理报告》及《国民防范意外风险教育读本》,多维度展开意外伤害风险分析,为行业内外强化意外风险管理、提高意外风险防范意识提供重要参考。四是形成意外险数据规范及多项行业标准,夯实意外险数据基础,从源头降低行业经营风险,进一步强化行业意外险数据治理及基础设施建设。

本次意外表编制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受部分数据缺乏行业统一规范和标准的局限,编表时残疾比例表仅编制到年龄段;老年段理赔数据量较少,不能满足单独编制老年专属意外表的信度要求;数据颗粒度较粗,不能支持更深层面的分析。随着意外险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意外险市场的不断发展,项目组将持续夯实数据基础,不断提升意外表的精细化程度。

下一步,中国精算师协会、保险业协会与中国银保信将在中国银保监会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工作:一是完成意外表编制工作并择机发布。在广泛征求行业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意外表论证会及评审会听取行业内外专家意见,对意外表做进一步修改后,择机发布。二是完成意外险风险管理报告与国民防范意外风险教育读本编写。系统梳理意外表编制过程、分析项目经验成果,多维度展示保险业意外风险状况,开展宣传培训,推动业内外及国内外交流合作。三是建立意外险数据标准及意外表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形成意外险数据采集系列标准,逐步提升基础数据的规范化水平和数据质量管理水平,建立行业意外险动态回溯和常态化监控机制。四是完成商业保险职业分类与风险等级标准制定工作。充分利用意外表测算成果,开展意外险职业分类标准的优化和职业风险等级规范标准的编制及发布工作。

近年来,意外险迎来规范发展起。2019年8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自查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人身险公司全面排查在经营借意险过程中是否存在通过现金贷等网贷平台销售、委托无合法资质第三方销售、向客户强制搭售或捆绑销售、违背精算原理随意调整费率、通过高手续费恶性竞争等行为。

2020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意外险改革的意见》。《意见》重点突出2020年及2021年的改革任务,主要围绕推进市场化定价改革、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夯实发展根基等三个方面采取相关举措。

6月,银保监会发布《意外险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方案》,清理整顿工作将自6月持续到12月,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即6月至7月为保险机构自查自纠阶段;8月至11月监管抽查阶段;最后是总结报告阶段,各银保监局要于12月15日前向银保监会报送清理整顿工作报告。

7月,上海银保监局开展辖内意外险市场清理整顿和乱象整治工作,主要针对上海市场意外险强制搭售和捆绑销售、手续费畸高、财务业务不真实等突出问题。

青岛银保监局也在辖内组织各家保险公司开展自查,并进行监管督查和现场检查,集中治理强制搭售和捆绑销售、销售误导、拖赔、惜赔、无理拒赔等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纠正查处经营乱象,为意外险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1月,中国银保信与保险业协会共同牵头,在银保监会指导下,联合行业内11家保险公司,充分调研行业意见,研究制定了《保险行业意外险风险名单评定指引》,即意外险“黑名单”、“灰名单”标准,主要目的即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意外险业务1175.16亿元,赔款支出297.66亿元,保额2824.62万亿元,保单共计135.36亿件。

(作者:李致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