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會不會寫作,是不是走進了寫作的門檻,懂不懂寫作的門道,從他文章的構思上就能真實地反映出來。

有的文章構思精巧,讓人賞心悅目;有的文章雜亂如麻,讓人不知所云。可以說,一篇作品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者的構思。

許多作家文章寫得又快又好,與他善於、敏於和巧於構思有着很大的關係。


一、構思是寫作的重要一環

構思是寫作的起步和入門,是對一篇文章的通盤規劃和總體設計,也是寫作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構思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從狹義上說,構思是對一篇文章總的謀劃和設計,主要包括材料的選擇、挖掘和截取,表現技巧的醞釀,打腹稿、列提綱等一系列行文前的準備工作。

從廣義上說,構思是指構建一篇文章,從選取材料到文章立意,從謀篇佈局到表情達意的整個思維過程。

通常我們所說的構思其實是指狹義上的構思。

有的人寫作,從來不提前考慮,總是拿起筆來就寫,想一句,寫一句,想一段,寫一段,

這樣想想寫寫,經常是十步九回頭,不斷走彎路,直到最終寫不下去。這樣即使寫成了文章,也可能會文理不通、前後不暢、結構零亂。

因此,寫作者在動筆前一定要在構思上下功夫,如果沒有把想寫的東西,應該寫的東西想明白,考慮清楚,就不要貿然動筆去寫。


二、構思要做到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是指畫竹子前一定要在心裏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從看竹、思竹到畫竹,是鄭板橋總結的繪畫創作規律。寫作也是一樣。

寫作構思要做到胸有成竹,就要求寫作者必須集中全身的精力和感情,對所要表達的對象進行反覆思考和醞釀,殫精竭慮,直到人物、事件、道理都有了清楚、透徹的把握,整篇文章的層次、脈胳已經考慮清楚,表現形式、表達方式也已考慮成熟,這時再開始去寫,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可以說,在動筆之前,文章已經在作者心中初見雛形,初具規模,有了大致的模樣。

許多作家在動筆之前,都會花很長時間去苦心構思,不到瓜熟蒂落,決不肯輕易動筆去寫。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寫作構思就像蜜蜂釀蜜,最好的蜂蜜是從蜂巢中自動流出來的。有了成熟的構思,一篇好文章就會“風行水面,自然成文”了。

寫作要做到先熱後冷,這裏的熱是指寫作要有熱情;冷是指在有了寫作慾望和寫作衝動之後,還要有一個冷靜構思的過程。

寫文章是一個艱難的、複雜的創作過程,對於眼前剛剛發生過的事情,往往會產生創作的衝動。但因爲缺乏深入地瞭解和深刻地理解,即便寫出來文字也觸及不到事情的本質。

只有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和冷靜思考,才能真正把握事情的神貌和實質,達到“成竹在胸”、“瞭然於心”的地步。

先熱後冷,先快後慢,嘔心瀝血,殫思竭慮,胸無成竹不動墨,不到火候不揭蓋,寫作就應當有這樣“牢不可破的執拗”勁。


三、構思要抓住主題

主題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也是文章的指揮棒。材料既是提煉主題的基礎,又是表現主題的主體。如何通過材料把主題表達出來,達到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的完美統一,就是構思的主要任務。

構思,就是對主題思想表現過程的謀劃。構思的基本要求就是以充分有效表現主題思想爲出發點,構思的過程必須服從主題思想的需要。

構思要緊扣主題,時刻不忘主題在文章中的核心作用。

文章的一切思想、事物和人物,論點和論據,每個場面的描寫,細節的選擇和佈局,都要自覺地服從主題的安排,決不能脫離主題而存在。

寫作者要圍繞主題的需要,對各種素材進行大膽地取捨和剪裁,符合主題需要的就取,詳細、突出、重點地去寫;不符合主題要求的就捨棄,儘量少寫或者不寫。

許多人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收集到的素材,總想全部用上,不肯割愛,絲毫不考慮這些素材是否對錶達主題有用。這樣做,只會使文章沒有重點,面面俱到,鬆散臃腫,結果是羅羅唆唆,只是一堆材料的堆砌,影響了主題思想的表達。

就好比一個裁縫,如果不按照服裝設計的尺寸要求,把衣料斷裁開來,有所取捨,縱是綾羅綢緞,也做不出好看有用的衣服。

同樣一塊布料,在能工巧匠手裏,轉眼間就可能做出一件漂亮的衣衫,而在於手藝拙劣的裁縫手裏,只是一塊塊被剪裁的布料。構思的藝術表現就是靠精妙的裁剪來完成的。

如果你是一位工人,當拿到一個毛坯做零件時,一定會通過車、刨、銑、磨等各道手續,把不屬於零件部分的東西全部去掉,使它做得又準確、又光滑。反過來,如果你拿到毛坯後,東捨不得車,西捨不得刨,結果毛坯還是毛坯,永遠做不出標準好看的零件,再高的技術水平也無法讓人看到。

因此,只有圍繞主題思想,放開手腳去寫,才能深刻透徹地表現主題,使文章的每一段、每一節,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爲表現主題、刻劃人物、抒發情感盡職盡責,做好服務。

這就是文章構思的妙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