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皇庭國際董祕回應流動性危機:正尋求海外融資及戰略轉型

公司目前正在向海內外金融機構尋求債務置換解決方案,以度過當前的資金流動性關口。

深圳福田CBD皇庭廣場28樓是皇庭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皇庭國際”,000056.SZ)總部所在地。

自從不久前信託兌付風波事件發生以來,這家公司的運營狀況牽動着不少投資者的關注。24日,該公司董事會祕書吳凱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之際直言,公司經營仍處常規狀態,目前正在向海內外金融機構尋求債務置換的解決方案,期待度過當前的資金流動性危局。

在業內人士看來,皇庭國際深陷債務旋渦,是由公司前幾年的戰略搖擺以及失誤所造成的,一是在基本盤業務商業地產運營方面不夠進取和投入,二是貿然切入金融領域帶來意料之外的損失。

據透露,皇庭國際在經歷了此番危機之後,重新調整了戰略佈局,迴歸商業地產主賽道,並剝離相關金融業務。不過,債務違約的陰雲仍籠罩在這家公司上空,目前的自救舉措能否見效,仍然是個的未知數。

流動性枯竭關口的自救

皇庭廣場是深圳地標性建築之一。2002年由皇庭國際前身深國商通過深圳融發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融發投資”)獲得。項目開發十分緩慢,直到2009年鄭康豪的皇庭系取得深國商控制權之後,才繼續推動開發,並在2013年底正式開業,至今僅有七年多時間。目前,皇庭廣場是上市公司皇庭國際的主要資產之一。

此前的5月19日,皇庭國際公告稱,因借款合同糾紛,中信信託對公司及相關方提起訴訟,申請查封了子公司融發投資名下皇庭廣場的不動產,查封期限爲36個月。這一筆債務可以回溯至2016年,彼時皇庭國際子公司融發投資與中信信託簽訂了《信託貸款合同》,借款金額爲30億元。該筆貸款已於2021年3月31日到期,貸款餘額27.5億元。

因貸款無法續期,中信信託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皇庭國際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

與之一同被爆出的還有另一宗信託欠款。即皇庭國際與國民信託借款合同糾紛,導致其及子公司共計21個銀行賬戶被凍結。

資料顯示,2020年6月20日,皇庭國際向國民信託借款3.5億元,今年3月末國民信託向江蘇新揚子造船有限公司(下稱“新揚子造船”)發出了《信託財產現狀分配通知書》,後者取得《信託貸款合同》項下全部債權及相關權利義務。

然而,近日因上述信託貸款合同糾紛,新揚子造船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皇庭國際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等,並凍結了其及子公司部分銀行賬戶。據統計,皇庭國際本次銀行賬戶被凍結金額共計41.94萬元,佔其最近一年經審計淨資產的0.01%。

截至公告披露日,皇庭國際及其控股子公司尚未披露的未結案小額訴訟、仲裁事項總金額爲1.13億元。

多項債務壓頂的皇庭國際,目前的資金基本面並不好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皇庭國際流動負債有47.18億元,而同期賬上貨幣資金0.37億元,與短債間存在巨大缺口。

吳凱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之際,沒有迴避公司資金面面臨的問題,“公司正在找機構置換掉這些到期的債務,慢慢還清之後,查封和凍結自然就解除了。”

據透露,皇庭國際目前除了尋求與國內銀行等金融機構溝通以置換掉中信信託、國民信託到期債務,離岸債也是公司尋求債務置換的一個重要路徑,而公司手中用於再融資的籌碼唯有深圳的皇庭廣場。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皇庭國際淨利潤爲9065萬元、5060萬元、—2.92億元。持有皇庭廣場的融發投資對應期的淨利潤分別錄得9465萬元、8098萬元、6936萬元。由於融發投資是皇庭國際控股子公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皇庭廣場幾乎可以視爲皇庭國際唯一的利潤來源。

“比起國內債既要看公司主體又要看項目,海外債更多看項目本身。現在皇庭廣場被查封對於國內發債評級不利,但是項目本身流動性不錯,海外發債比較好發。”吳凱坦言,比起國內發債替換,公司更青睞於海外發債。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以皇庭國際當下的基本面來看,尋求海外融資也並不容易,而且再融資額度是否能夠覆蓋目前的債務總額也不好說。

戰略失誤的反思

皇庭國際曾經以商業地產爲核心主業,項目包括深圳的皇庭廣場等,靠物業租賃爲主要營收。不過2015年之前,公司主營的傳統業務業績低迷,營收多年未過億元,時有利潤虧損,債務負擔沉重。

彼時,公司開始尋求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2015年9月,私募九鼎系旗下蘇州和瑞九鼎投資中心(有限合夥)通過定增入股,成爲皇庭系外第二大持股股東,並出資助攻,皇庭國際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在金融領域施展拳腳。

皇庭國際先是以股權收購方式成爲同心基金第一大股東,同時控股同心基金旗下同心再貸款,間接獲得小額再貸款金融牌照。

金融第二主業給了皇庭國際拓展業務版圖的動力,皇庭國際先後獲得了小額再貸、直接貸款、融資性擔保、融資租賃、保險經紀等多個業務牌照。2016年算得上是公司近年業績表現的高光時刻,十多年來首次真正盈利。

但好景不長,在金融監管等多重因素影響之下,皇庭國際的金融王國夢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公司再一次進行了戰略調整。

2018年12月,皇庭國際表示,爲了集中資源做好公司主業,計劃將同心基金22.34%股份與處於虧損狀態重慶皇庭珠寶廣場有限公司(下稱“重慶皇庭”)100%股權進行資產置換。這一標誌性的資產置換行爲令業界意識到,皇庭國際的金融化轉型已經開始調頭。

在2018年12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皇庭國際指出,公司金融業務將主要圍繞和商業不動產運營管理密切的再貸款、直接貸款和融資租賃業務。

最新的2020年11月,皇庭國際將持有的同心再貸款51%的股權轉讓給同心基金。自此,在金融領域歷經三四年的摸索,皇庭國際上市公司回到了原點。

吳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類似同心基金、同心再貸款等核心金融資產,將被放置於上市公司體外,以作爲股權投資收益。

深圳一位熟悉商業地產的不願具名人士評論稱,“皇庭國際的商業地產一直有做,核心主業沒有丟,但是步伐慢了些,正所謂不進則退。尤其是深圳購物中心競爭太慘烈,同城的星河、卓越、華潤置地招商蛇口等這四五年在商業地產上都不敢鬆懈,積極尋求擴張。”

對於過去幾年的戰略搖擺,吳凱直言,“這是個系統性的問題,可能方方面面都會牽涉到,比如說戰略上不夠清晰。”

重回主業的機會?

持續進行金融業務剝離的三四年,也是皇庭國際再度迴歸商業不動產這個賽道的過程。其代表性的事件是,皇庭國際旗下戴維斯商業於2018年成立。該公司主要從事中高端商業地產的運營管理,將皇庭國際商業地產業務從深圳及深圳周邊逐步拓展到全國,通過整租、輕資產管理輸出等多種方式,在一線和新一線核心城市逐步拓展開。

目前,戴維斯商業已經有十餘個項目落地,但財務報表上尚未得到體現。吳凱也指出,戴維斯商業今年將加快推進。

同時,皇庭國際2020年8月收購了深圳市皇庭商務服務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增加了物業服務業務。深圳市皇庭商務服務有限公司主要爲位於深圳、重慶、東莞、惠州及欽州的寫字樓、住宅、公寓、商業物業共17個項目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公司在管理面積爲187.62萬平方米。2020年,該業務實現淨利潤3478.39萬元。

蹉跎多年又重回地產運營的皇庭國際,目前依然是行業裏的迷你型企業。2020年,皇庭國際公司營業收入爲6.86億元,同比下降31.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合併淨利潤-2.92億元,同比下降684.99%。

對於去年出現的虧損,皇庭國際表示,一是受疫情影響較大,公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信用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損失累計影響淨利潤-2.79億元;二是公司融資成本提高,財務成本較2019年同期增加了0.59億元。

面對未來,吳凱表示,“我覺得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某一個時期公司的定位戰略沒定好,可能對企業後面幾年就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但是如果企業邁過這道坷,能很好地總結經驗教訓,對未來發展應該是有好處的。”

不過,在多筆債務違約的困局尚未破解的背景下,對未來仍有期待的皇庭國際還有未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