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因言失業”打了美式言論自由的臉

作者 聶書江

因在推特上發佈了一條支持巴勒斯坦的言論,美聯社記者艾米麗·懷爾德近日遭到解僱,理由是“違反社交媒體政策”。在美聯社隨後給出的聲明中,對這一決定的解釋是:“由於擔憂損害聲譽,對駐世界各地的記者造成危害”,禁止員工“就政治問題和其他公共問題”公開表達自己的觀點。簡單理解,如果想保住飯碗,就別在政治問題上“亂髮聲”。消息一出,許多人都追問:說好的言論自由呢?

美聯社“禁言令”之所以讓人驚愕,蓋因其給世人的觀感反差太大。畢竟在外界印象裏,美國是最喜歡講言論自由,也是最標榜自己有言論自由的國家。孰料,卻被一出記者“因言失業”的鬧劇打了臉。對此,有西方媒體人憤而發文,直指美聯社不遵守社交媒體政策。但在筆者看來,促使美聯社這般操作的,是美國社會的“政治正確”,而非媒體政策。

任何社會都沒有絕對的自由,也從來不存在超脫於現實的“言論自由”。列寧就曾指出,不要把新聞自由看作是一種“絕對的東西”,而應採用“一般階級分析和評價”的方法,深刻認識其階級實質。西方媒體雖然整日自詡“客觀”“中立”,但實際上無一例外地深受西方意識形態、黨派利益及商業力量影響,在對內容的規制和管理上,更有着清晰、細緻且立場鮮明的技術化程序。政府保護作爲企業的媒體的利益,媒體則始終配合政府內外戰略及所站黨派立場。比如在這一事件中,聯邦黨人、華盛頓自由燈塔、福克斯等美國保守派媒體就接連發聲,猛烈指責艾米麗·懷爾德“言語極端,冒犯以色列”。壓力面前,美聯社“揮淚斬馬謖”是必然的。

媒體有立場不奇怪,但西方媒體明明在“有選擇”地做新聞,偏要打着“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之類的旗號招搖撞騙、蠱惑人心。太多事實告訴我們,美式言論自由是“定向”的,是掌握輿論話語權的統治階層及其背後資本利益集團的自由,是資本和權力結合的自由,而不是普通人的自由。就老百姓個人來說,即便能有一些說話的權利,也不過是爲了裝飾資本權力的門面,一旦說“過火”了,就會被以各種理由、通過各種手段管制乃至“消音”。

說一套、做一套,如何形容這種虛僞的嘴臉?英國著名國際關係學者愛德華·卡爾早已說得非常明白,“我們應該清楚,美國是利用善良外衣掩蓋他們自私的國家利益的藝術大師。”從這個角度看,言論自由正是其華麗外衣之一。美聯社記者“因言失業”,算不得新聞,而類似這樣的戲碼,世人已看得太多了。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傳播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