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代表提出加快北京城鎮基本住房保障立法,最新回應來了

新京報快訊(記者李玉坤)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上,金焱等12名代表提出了關於加快北京市城鎮基本住房保障立法的議案。議案交付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審議。

5月26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主任委員郝志蘭報告了審議結果,建議將該項目列爲常委會立法調研項目。

北京已經形成住房保障供應體系

住房保障政策實施以來,北京曾先後推出了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自住型商品房、共有產權房等多種保障性住房。2014年以來,經過廉租房與公租房並軌,經適房、限價房、自住房等各類政策性住房與共有產權房並軌,爲保障家庭提供市場租房補貼等一系列政策調整,目前北京基本形成了“一租一購一補”的住房保障供應體系,其中,“一租”即公租房,“一購”即共有產權房,“一補”即市場租房補貼。

其中,公租房從優先面向北京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配租,逐步擴大至京籍無房職工和在京穩定就業的非京籍無房職工;共有產權房主要面向符合北京住房限購條件的無房家庭,並可用於滿足產業園等區域範圍內人才居住需要;市場租房補貼的准入條件放寬至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於4200元,補貼標準也提高至每月1000至3500元等六檔。

截至今年2月,全市累計建設籌集公租房20萬套,推出共有產權房項目75個,可提供房源約7.9萬套,向符合條件的3.84萬戶中低收入家庭發放租金補貼約16億元,保障羣體的住房困難逐步得到解決和改善。

仍然存在較大的住房保障需求

審議意見提出,北京住房保障工作在規劃建設、市區統籌、管理運營等方面也面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供需矛盾突出,因供地規模不足、質量不高、選址偏遠等因素。

“十三五”時期,北京全市尚有公租房輪候家庭11.8萬戶,每年新增備案家庭超2萬戶,同時還存在大量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區域供求也不平衡,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等區域共有產權房供不應求,尚有近10萬戶家庭未得到選房機會。房山、大興、延慶、平谷等區域,部分共有產權房因位置偏遠、基礎設施欠缺,銷售進度緩慢。

此外,監管約束退出機制不完善,現有政策側重於對資格的准入審覈及分配規範,對於日常使用監管特別是違規查處、強制退出等有效約束不足。郝志蘭表示,立法是推動相關問題解決,提升北京住房保障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完善長效工作機制的重要方式。

優化住房保障政策可留住人才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從“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完善住房保障基礎性制度和支持政策”“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着力解決困難羣體和新市民住房問題”“完善住房保障方式,健全保障對象、准入門檻、退出管理等政策”等方面,對住房保障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審議意見認爲,北京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特別是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人才是關鍵。優化完善住房服務保障政策措施,形成穩定的制度安排,解決好人才“安居”的後顧之憂,有利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爲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同時,審議意見認爲,北京作爲超大城市,解決好爲城市運行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人員“住”的問題,對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議

保障房政策仍待完善,運營實踐有待深化

審議意見認爲,總體上看,國家層面明確了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和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房的大方向,但具體實施路徑、管理政策措施還在不斷探索過程中。

2017年以來,住建部相繼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就共有產權房、公租房運營管理服務等工作的試點,仍處於推進階段。據瞭解,目前住建部正在草擬支持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公租房和政策性租賃住房的適用範圍、支持政策、建設模式等也面臨調整,保障性住房相關政策機制有待進一步實踐完善。

建設實施方面,北京保障性住房土地供應機制尚不完善,建設方式上是採取集中建設還是通過項目配建插建也缺乏穩定性,保障性住房供應波動較大。

運營模式方面,北京公租房主要採取市、區平臺公司持有並管理運營的模式,與承租人簽訂租賃合同並約定以協商和民事訴訟的方式解決糾紛,但是按照2020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協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政府投資的保障性住房的租賃、買賣等協議均爲行政協議,屬行政法律關係,有必要進一步釐清既有運營模式下政府、平臺公司、承租人三者之間的法律關係以及相應糾紛解決機制。

管理措施方面,部分保障性住房的具體管理機制尚未形成,比如北京缺乏關於共有產權房的代持機構管理、出租管理等政策規範,尚未建立對違規使用和處置保障性住房的有效約束機制,立法的實踐支撐有待進一步夯實。

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認爲,基本住房保障立法十分重要,有必要推進相關工作開展,建議將該項目列爲常委會立法調研項目。建議市政府有關部門加強與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的溝通聯繫,密切關注國家城鎮住房保障最新政策導向與立法進展,進一步梳理提煉北京住房保障工作經驗及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參考國內外立法實踐,就住房保障工作繼續開展深入調研,爲立法做好前期準備。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