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特斯拉建中國數據中心,數據本地化處理成跨國企業合規趨勢

5月25日晚,特斯拉宣佈已經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以實現數據存儲本地化。

“特斯拉此舉實質上是爲應對即將到來的監管做準備,是未來必須要履行的法律義務。”專家表示,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相關規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和處理個人信息達到國家網信部門規定數量的個人信息處理者,應在中國境內收集和產生的個人信息存儲在境內。

此前,蘋果與雲上貴州達成合作,保障數據不出境,特斯拉或參考其模式。

當前,數據合規成爲跨國企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如今特斯拉麪對數據爭議的做法,或可給我國企業出海提供經驗和教訓,跨國企業必須與所在國的監管機構協商,尊重所在地的消費者,保護其信息安全和數據安全。

特斯拉建中國數據中心

自上海車展遭遇女車主維權事件後,特斯拉持續深陷負面輿論泥潭,更引發了行業對智能汽車領域數據監管的熱議。

特斯拉官方微博5月25日晚公告稱,特斯拉已經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以實現數據存儲本地化,並將陸續增加更多本地數據中心。所有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車輛所產生的數據,都將存儲在境內。同時,特斯拉也將向車主開放車輛信息查詢平臺。

“特斯拉此舉實質上是爲應對即將到來的監管做準備,是未來必須要履行的法律義務。”上海交通大學數據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淵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何淵透露,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第四十條規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和處理個人信息達到國家網信部門規定數量的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將在中國境內收集和產生的個人信息存儲在境內。特斯拉收集和處理的數據已經達到了該規定的要求。

據國家發改委預計顯示,2025年中國的智能汽車滲透率將達到80%,數量將達到2800萬輛;2030年滲透率將達到95%,約爲 3800萬輛。

與此同時,智能網聯汽車也生產了海量的數據。有數據表明,截至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平均每天將產生4TB的數據,除車輛性能數據外,還包括駕駛員數據、位置數據和周邊數據等涉及個人信息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數據,這些數據的跨境亟需更加審慎的監管。

跨國企業需符合當地數據合規

除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規定以外,我國針對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數據跨境做出了專門規範。

4月28日,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公佈《信息安全技術 網聯汽車 採集數據的安全要求》標準草案,規定網聯汽車通過攝像頭、雷達等傳感器從車外環境採集的道路、建築、地形、交通參與者等數據,以及車輛位置、軌跡相關數據,不得出境。

此外,網聯汽車通過加密方式跨境傳輸數據的,當監管部門開展抽查驗證時,應提供傳輸的數據格式、加密方式等信息,並按要求明文提供相關數據內容。  

5月12日晚間,網信辦發佈通知將針對《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要求個人信息或者重要數據應當依法在境內存儲,確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通過國家網信部門組織的數據出境安全評估。

早在2017年,爲滿足數據合規要求,蘋果就與雲上貴州達成合作,將中國大陸用戶的iCloud服務交給後者運營,以保障數據不出境。何淵預估,特斯拉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也可能會參考蘋果的“雲上貴州”模式,由地方國企建立中心,外資企業將數據存儲其中,以保障安全。

不過,數據本地化處理的要求尚未覆蓋到所有的跨國企業。何淵指出,目前尚未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傳統燃油汽車的跨國車企並不存在此擔憂。但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如寶馬、奔馳等公司都在向智能汽車領域進軍,隨着其收集的數據日益增多,也必將受到約束。

“我國要發展數字經濟,網絡安全問題成爲了前提性條件。”何淵表示,數據合規將成爲未來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的重要問題。如今特斯拉陷入的兩難境地,我國企業在走出國門時也常常面對,甚至由於某些國家將數據安全、國家安全意識形態化,我國企業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

“這是我國跨國企業要快速成長,必須要交的學費。特斯拉的做法其實給了我國許多企業出海的經驗和教訓。跨國企業必須跟所在國的監管機構協商,尊重所在地的消費者,保護其信息安全和數據安全。”何淵說。

(作者:張雅婷,實習生郭美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