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近年來,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漲漲跌跌已不鮮見,但其價值準繩和價格底線始終存在,那就是“以市場供求爲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一制度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都適合中國的匯率制度安排。呼籲人民幣匯率應升值的說法,不符合匯率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

通過人民幣匯率升值來應對輸入性通脹?人民幣中長期升值?央行要放棄匯率穩定的目標?近期,關於人民幣匯率走勢的討論引發網絡熱議。而國務院金融委與央行分別於5月21日、23日的發聲傳遞出“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的明確信號,給市場預期喫了“定心丸”。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美聯儲實施超常規寬鬆政策,讓不少分析人士認爲,未來中長期內,美元將進入弱週期,而隨着美元的走弱,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貨幣有望在中長期走強,進入升值通道。此外,隨着近期人民幣的升值,有觀點建議人民幣匯率應繼續升值以應對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再次成爲市場討論的熱點。

人民幣匯率一直在升值嗎?其實不然。2019年8月,受外部環境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曾跌破“7”的整數點位,這也是2015年“8・11匯改”以來首度“破7”。去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全年243個交易日中有140個交易日升值、103個交易日貶值,日均隔日波幅由2019年0.12%上升至0.18%。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總體趨勢已經歷升值、貶值、升值三個階段。期間,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最高點6.4099元(5月26日),創近3年新高;最低點6.5713元(3月31日),創近半年新低。

不難發現,近年來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漲漲跌跌已不鮮見。同時,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定價特徵持續凸顯,匯率彈性逐漸增強,雙向波動成爲常態。但其價值準繩和價格底線始終存在,那就是“以市場供求爲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一制度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都適合中國的匯率制度安排。

事實上,有關匯率制度及匯率水平決定等重大改革都是經過充分研究後的結果,是在穩健前提下的通盤考慮,不會搞一步到位式的大跨越改革,否則會擾亂市場預期,引發恐慌情緒,對實體經濟和金融環境造成巨大沖擊。

需要注意的是,隨着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央行已基本退出對人民幣匯率的常態化干預,對人民幣匯率漲跌波動的容忍度大幅提升,匯率的變動主要取決於市場供求。因此,呼籲人民幣匯率應升值的說法,不符合匯率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

當前,在經濟持續復甦的形勢下,我國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外資繼續增持我國國債,都對人民幣走強形成支撐。但外部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仍然突出,特別是美元指數走勢階段性波動明顯,使得人民幣匯率呈現雙向波動形態。這一形態由市場自發形成,符合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未來,應保持這種由市場自發形成匯率的運行狀態,不出現大幅波動,以此培養常態化的、健康的匯率雙向波動機制。防範外匯市場上因預期引發的“羊羣效應”,重視與市場溝通和維持一定的管理浮動仍是貨幣政策部門的工作重點之一,人民幣匯率仍將保持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姚 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