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管理開始逐漸常態化。”5月25日10時30分,在遼寧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集中救治大連中心,記者見到了正在查房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他也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遼寧工作組醫療救治組的專家之一。談及此次疫情,邱海波說:“救治越來越日常化,這跟以前是不一樣的。”

01

“氣氛已經比較放鬆了”

邱海波有一個動作,經常被感控醫生批評,但是對剛進入隔離病房的醫生、患者來說,卻別有意義。

“邱院長進病房後,會坐在病牀上,幫患者叩背排痰。”營口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高漢東從心底裏佩服邱海波。營口三院是新冠肺炎病例的轉運中心,按照慣例,患者由此轉運至大連救治中心。

剛進隔離病房的時候,邱海波看到有的醫護人員防護不規範,口罩上下貼着兩條大膠帶,感受到了大家的擔憂。於是,他主動坐到病牀上。“如此一來,既能讓醫護人員放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的恐懼。”

不過,總的來說,大家在整個救治過程中還是比較坦然的。“每個週期輪換一次,一個週期3周。”大連救治中心的梁醫生說,這已經是第5個週期了,“適應這種工作狀態了”。

“現在氣氛已經比較放鬆了。”邱海波說,大多數醫務人員身經百戰,對防護比較有信心。另外,在病房裏,大家的動作已經基本程序化,按照相關規範,該幹什麼幹什麼。

確實,大連救治中心的醫護人員可以說“久經沙場”。大連醫大一院負責大連救治中心的重症救治工作,萬獻堯是大連醫大一院重症科主任。他說,2020年1月21日至今,中心共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15例(重症病例15例)、無症狀感染者117例。幾次疫情救治中,重型零轉危,患者零插管、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

“以前的要求是4小時換一次班,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這樣就有些佔用醫療資源。”邱海波建議,迴歸正常的8小時一班,實現救治常態化管理。不過,他也強調,排班要按照實際醫療需求動態調整,如果重症患者很多,就相應縮短排班時間、增加人手。

營口疫情處置中,邱海波還發現,醫生做流調有先天優勢。流調人員給患者打電話,患者多半不願意。“但是,如果醫生做流調,患者能跟醫生聊聊天,很多細節容易聊出來。”邱海波說,有位患者是個體診所的負責人,流調人員問情況的時候,她講得並不多,有些關鍵信息是在跟醫生聊天時提起的。不過,“醫務人員不太懂心理學、流行病學的相關知識”,下一步要加強臨牀醫生的臨牀流行病學訓練和流調訓練。

02

早期干預更重要

重症比例比較少,是這次救治的一個特點。大連救治中心和瀋陽救治中心共有患者21名,重症患者只有1人。

一位67歲的阿姨是患者之一,CT影像學改變較嚴重,氧合也有惡化趨勢,隨時可能向重型或危重型進展。在國家專家組的指導下,採用早期俯臥位、適當輸注新冠肺炎患者恢復期血漿、限制性液體管理等措施,有效地逆轉了患者的病情。目前,該患者臨牀表現明顯好轉,肺CT顯示病竈已大部分吸收。

“我們很大的任務不是救治重症患者,而是防止患者病情變嚴重,早發現可能變重的患者。”邱海波說,除了採取輸注恢復期血漿等措施,中醫中藥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遼寧省衛生健康委醫政處處長梁宏軍介紹,目前已經調撥了康復者恢復期血漿1200毫升,保障瀋陽救治中心重症患者的救治。截至5月25日,國家、省、市中醫藥專家組實地巡診隔離酒店,隨訪150人;營口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送出預防中藥9100袋。

工作組專家普遍認爲,目前基本形成了國家、省、市專家組聯合救治的工作機制。國家專家組負責整體方案的宏觀把握,省市專傢俱體執行,大家一起查房、一起討論,每天早上一起交接班。另外,多學科工作機制已經固化下來,呼吸、重症、感染、中醫中藥等一起參與,及時動態調整治療方案。

第一時間趕到營口的遼寧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瑋表示,此次營口疫情中國家、省、市三級聯動醫療救治動作很快,短時間就將定點醫院——營口三院的患者評估機制、轉運機制、人員培訓機制等基本建立起來。

03

整改速度不能慢

工作組在對鮁魚圈區疾控中心進行督導時發現,雖然該疾控中心與婦嬰醫院在同一所辦公大樓內,但是雙方沒有實現醫防結合。而且,這種建築佈局有可能對院內感染防控造成一定困難,存在醫療安全隱患。

5月19日,工作組人員扮演發熱患者來到某三級醫院,自述發熱37.8攝氏度,醫院門診樓入口位置的工作人員立即帶領該“患者”來到隔離觀察室。但是,在上述過程中,該工作人員沒有爲“患者”測量體溫,沒有仔細詢問“患者”信息,且所到的隔離觀察室其實是配電間,真正的觀察室在隔壁。

5月16日,專家到訪營口三院時,該院收治有3位核酸檢測陽性患者,3人病情均平穩,醫院整體安排較爲有序。由於“收治病房爲突擊性使用,清潔區更衣室、衛生間的清潔衛生和佈局較差。污染區的病房通風系統尚可,但清潔消毒制度和督導記錄沒有專人負責,重症病房重點操作環節的感控措施還略顯薄弱。”國家工作組專家、中日友好醫院院感辦主任郭麗萍說。

“這說明,大家並不熟悉流程,整改必須馬上跟上,常態化的演練也必須重視起來。”專家提醒。

除了國家組專家,遼寧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們也一起出主意、想辦法,盡力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整改。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院感辦主任張靜萍與營口三院人員一起,每天進病區診治新冠肺炎病例,同時指導督導院感防控工作,幫助營口三院發現整改了不少問題。

記者看到了張靜萍幾十頁的工作筆記和臺賬,裏面清楚地記錄着問題、建議,以及爲醫院建立的很多實用性強的制度、感染防控流程。“很多困擾了我們很久的問題,現在一併解決了。”高漢東舉了個例子,“三區兩通道”的設置要求雖然很明確,但是具體落實起來不容易,比如方艙CT只有一個入口。“在方艙CT門口做一個門斗,隔出兩條道,就完成分區設置了。”張靜萍很快給出答案。

在院感方面,國家工作組專家、北京醫院感染管理處處長蔡虻還提醒,感控要成爲每個人的必修課,每個機構、醫務人員乃至每位公民都應將感控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下一步,營口三院將整體騰空肝病樓患者,到時可以增加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牀位56張;同時,將呼吸樓4層6個負壓病房改造成標準重症ICU病房,可容納重症牀位11張。“它不能僅僅是一個轉運中心,更要成爲一個過硬的救治平臺。”這是專家們的希望。

文:健康報首席記者 姚常房 通訊員 吳沛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