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4月義烏“凍卡風波”的爆發更是一度火出圈。風波後的貿易人如今過得怎麼樣?

作者 | 第一財經 周艾琳

義烏被稱貿易天堂,但這一年多來,義烏貿易人過得並不容易。除了運費暴漲3-4倍、人民幣直線飆升,4月“凍卡風波”的爆發更是一度火出圈。風波後的貿易人如今過得怎麼樣?

“凍卡風波”仍在持續

在“凍卡風波”爆發後,5月27日,第一財經記者又赴義烏向貿易人和相關機構瞭解情況。

據記者瞭解,目前凍卡情況仍然普遍。外貿行業成爲詐騙集團攻擊的重點目標,這也主要因爲外貿交易流程長, 郵箱溝通爲主、易被監控,中小企業缺少內控機制、易被鑽漏洞,因此外貿人很可能會在無意間變成洗錢的“幫兇”,或被詐騙集團盜取郵箱並被假扮海外客戶的詐騙集團騙取貨款等等,但結果卻是外貿人的賬戶被凍。這種情況在央行加大反洗錢力度和相關部門加速打擊地下錢莊的背景下只會越發頻繁。

早在4月初,義烏警方給全國其他地方兄弟單位發出的一紙公開“求援信”火了,這封信也是關於衆多義烏外貿人賬戶頻繁被凍結。當時,爲了穩定義烏外貿環境,義烏市政府針對銀行卡被凍結一事,抽調義烏商務局、義烏市人民檢察院、義烏市公安局、義烏市司法局、中國小商品集團等部門人員專門成立了銀行賬戶凍結援助中心,幫助經營戶處置銀行卡被凍結事宜。

XTransfer華東大區總監戶曉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中資行基本上放棄了外貿B2B企業的收付款業務,因爲業務特點是收益低、風險高,且外貿訂單小型碎片化的趨勢也導致反洗錢風控成本攀升,因綜合風控成本和收益的考量,多數傳統銀行開始退出這塊業務。前幾年,不少外資行也因有意無意間涉及反洗錢而被要求繳納鉅額罰金,這種風險其實防不勝防。

這就導致外貿企業尋求其他手段來進行收付款業務,部分企業就被暴露在風險之下——傳統離岸賬戶頻頻被關、人民幣收款導致賬戶被凍結等等。此外,某來自新疆的外貿企業主在5月27日還對記者反饋,因爲郵箱被盜,詐騙集團假扮客戶騙取了其貨款。

“由於去年反洗錢監管趨嚴,不少貿易人都存在賬戶被凍結的狀況。貨是發出去了,貨款的收款賬戶卻被凍結了,解凍起碼要半年,還要求扣錢、退款。”浙江省義烏市贏嘉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文婷4月時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個貿易人朋友被凍結了600萬元,爲了週轉資金,只得去貸款,利息一年幾十萬。這還是有經濟實力的,否則很容易破產。”

此前,第一財經曾報道,國外客戶匯款賬戶可能存在問題,例如曾涉及灰色資金(地下錢莊等),就會導致貿易人的境內銀行卡被凍結。這一年來,全球疫情下,義烏外貿生意也在“內貿化”,義烏的個體經營戶在進行外貿生意中,收取貨款以人民幣結算爲主,而外商客商習慣通過地下錢莊支付結算貨款,義烏的個體經營戶在收付貨款渠道上也沒有主導權。據義烏當地公安反饋,隨着“斷卡行動”及打擊深入,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犯罪團伙與地下錢莊勾結,將詐騙贓款直接變現成貨款轉給經營戶進行洗白,造成義烏經營戶銀行賬戶被全國各地公安機關凍結的情況頻發,讓經營戶的生產經營活動雪上加霜,出現了企業因流動資金問題面臨破產、經營戶支付不了供貨商貨款,甚至岀現發放不了工資等情形。

賬戶被凍結後怎麼辦?

凍卡情況如此普遍,究竟外貿人要怎麼應對?

戶曉黎對記者表示,“倘若賬戶被凍結,首先不要慌張,只要是做正當生意沒有參與違法犯罪活動,那麼就只是涉案,而不是罪犯。刑偵只管你有沒有參與詐騙犯罪,而不會去管你正當生意的操作環節有沒有紕漏和不標準的地方。因此不要盲目害怕。”

具體而言,首先第一步,當外貿人發現銀行卡被凍結了,餘額正常顯示爲0,卡的狀態是隻收不付,可以選擇先等待三天時間,看看賬戶是否會自動解除凍結狀態。一般而言每張銀行卡的單次凍結上限是半年,“但是辦案人員可以根據案情在半年凍結期滿之前執行繼續凍結,也就意味着只要需要,銀行卡可以無限期被凍結。所以不要覺得什麼都不幹就可以等半年期滿後解凍。主動永遠比什麼都不幹強。”她稱。

第二步,外貿人需要前往對應的銀行,讓銀行櫃員查詢是哪個部門採取的凍結措施,此後貿易人就可撥打當地的公安機關電話號碼進行查詢,報上姓名和卡號和具體的事件,明確具體的負責單位。

第三步,外貿人需要打印涉案銀行卡半年的銀行流水,回憶每一筆轉賬,對應每一筆交易和轉款人信息,看看是否存在風險和問題,提前做到心中有數。

此後,一般情況下,當銀行卡被凍結之後,本地的派出所會致電,通知外貿人來本地派出所協助調查。外貿人需要帶上涉案的銀行卡和身份證,前往本地派出所,把具體的情況細節一五一十地交代。

據記者瞭解,若貿易人在有意無意中涉及了洗錢、詐騙或涉及通過地下錢莊收付款,很難取回被凍結的款項。因此,貿易人能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謹慎,避免被欺詐以及成爲“幫兇”。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報道,之所以衆多義烏貿易人賬戶被凍結,不少是涉及國際欺詐分子打着尋找中國代理的幌子同時允諾豐厚的佣金,專門物色有美元收款賬戶的外貿企業,藉機“洗錢”。有一類非常典型。例如,他此前接到一位外貿企業老闆的反饋,一個“騙子”通過某平臺向他發送一封“詢盤”郵件,郵件大意爲“疫情之下,某國的貿易款項收取不便,希望可以幫忙代收款,他願爲此支付5%佣金”。通常,涉及佣金的匯款存在較大風險,需要在風控基礎設施、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機制上投入更大精力。

Xtransfer首席執行官鄧國標也對記者表示,外貿人在溝通中事先了解對方實際身份及公司,主動向客戶詢問付款人和他的關係,索要相關文件或信息,警惕買家詢盤時的不正常行爲,例如不計價格,只要求多少金額的貨物,且要求快速出貨。同時,也要警惕部分非洲買家(付款來自其他國家)。此外,貿易人要謹慎使用自己的收款賬戶,堅決不能出租、出借、出售。“需要警惕的情景包括:找上門的新買家讓你代收款項;客戶給你下的是小訂單,讓你代收的卻是大金額;客戶許諾找長期代理、高額佣金,找你‘過手’大筆資金;未通過正規途徑結匯,私下買賣外匯。”他稱。

此外,他也建議,要養成保護郵箱和賬戶安全的良好習慣,不要輕易地訪問可疑的網站並輸入用戶名和密碼, 可疑附件不打開( - exe、html、msi等爲結尾的文件)。如果進入匯款環節了, 在匯款之前一定要做多渠道驗證。

匯率和運費成本仍在攀升

雖然和賬戶凍結比起來,匯率波動和運費成本高的問題並不那麼要命,但壓力也不小,而且這種成本仍在攀升。

“現在一個高櫃已經飆升到了15000美元了,”陳文婷在5月27日對記者稱,“一個集裝箱櫃子的出口貨物原本有3萬元的利潤,但匯率波動可能損失3000元,海運成本暴漲又損失一兩萬元,一不小心還可能遇到賬戶被凍結的問題,外貿人的確挑戰很大。”

今年初,第一財經記者探訪義烏外貿人狀況時發現,由於義烏仍以出口主導,在人民幣半年內升值近9%的情況下,匯率損失不言而喻;運輸成本更因疫情而暴漲,集裝箱運價翻了三四倍也是普遍現象。截至北京時間5月27日20:30,美元/離岸人民幣已經來到了6.3775,人民幣相較於去年近7.2的點位升值了近11.5%。

在印度疫情暴發、波及東南亞的背景下,供應鏈瓶頸仍難解決,各界也預計人民幣升值、運費攀升、原材料漲價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過去運費一直很穩定,即使遇到高峯期,也最多上浮15%,但如今運費動輒暴漲兩三倍。

另一家綜合性外貿公司浙江康寧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也在同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主要出口的產品爲電動滑板車、電動工具,即使是在中東、歐洲和北美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且這一年出口放量,但銅價大漲、運費飆升、匯率升值等無疑蠶食了公司的利潤。即使在發貨量同比攀升的背景下,利潤仍不及以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