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综合治理后的贾鲁河水清岸绿,燕鸥翔集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秀清 摄

本报讯(记者 武建玲)昨日,由中央驻豫媒体和省内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来到郑州,探寻“四水同治”的“郑州答案”——2018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 “四水同治”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市积极行动,努力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持续提升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和水灾害防治能力,着力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水安全保障体系,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四水同治” 着力解决“水瓶颈”

围绕解决郑州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面临的“水瓶颈”问题,我市全面建立“四水同治”规划体系总体架构,并出台《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全域、全业、全程、全面、全民”五维节水,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我市加快水生态网络构建,按照“安全、生态、景观、文化、幸福”的五河共建理念,开展重点河湖综合治理,加快水生态修复,全面推进水生态系统建设,循环通畅的水系网络基本构建。

我市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河湖长体系更加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治、管、护”责任不断夯实,河湖监管和生态调水能力明显增强,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水灾害防治方面,我市进一步健全水灾害保障体系和机制,编制修订了主要河道、水库、在建水利工程和山洪灾害防御方案预案,编制了贾鲁河超标准洪水预案和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组建了19支防汛抢险队伍,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汛演练,水灾害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全力打造“五河” 古河正在蝶变

贾鲁河综合治理暨生态修复工程是我市推进“四水同治”的生动实践。

发源于新密、新郑山区的贾鲁河称得上是一条千年古河,被称为郑州的“母亲河”。这条河全长256公里,在我市境内长137公里。2016年起,我市开始按照“安全河、景观河、生态河、文脉河、幸福河”的建设理念与目标对贾鲁河进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范围自尖岗水库至中牟大王庄弯道,总长96公里,包括河道整治工程、生态绿化工程、截污治污工程、水源工程四部分。整个工程计划今年全部完工。综合治理后,贾鲁河总占地面积32.4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达11.5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20.95平方公里,将成为环绕郑州的一条美丽的绿色生态景观长廊。

500余亩的贾鲁湿地是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的亮点之一。记者看到,湿地依次种植了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湿地内还设置了鸟岛,为栖息在这一带各种鸟类提供了安家落脚之所。(下转二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