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5月22日拍摄的郑州桃花峪黄河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新华社记者 初杭 刘怀丕 李文哲

编者按

5月28日、29日,新华社连续播发4篇通稿,聚焦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农业工业、制造业发展,弘扬黄河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不俗成绩,其中郑州元素闪亮吸睛。本报今日予以编发,以飨读者。

曾几何时,在河南境内浊水悬空、怒波东流的黄河,书写过这块土地的几度辉煌,更多留下的是苦涩、患害。

而如今,随着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河南境内的黄河怒波变安澜,全面而彻底的生态修复,使得抚育了两岸千百年的这条母亲河容光焕发,成为两岸儿女的幸福河。

在郑州市西北黄河之滨南岸的黄河风景区眺望,青山巍巍、黄河滔滔,雄浑浩荡与秀美宜人之景可以尽收眼底。

郑州近两年下大力气和决心,全新建设沿黄河生态公园。位于惠济区的黄河文化公园与黄河滩地公园,绵延呼应,路在林中、园在城中,正在成为美丽的大花园。今年五一期间,两大公园共接待游客30余万,黄河已然成为郑州市民的“亲水河”。

生态向好源于当地铁腕治理、久久为功。据介绍,为了治理黄河岸滩鱼塘、渔家乐和抽沙厂泛滥,保护黄河水质,当地层层压实责任,领导小组坚守在一线解决“硬骨头”,大力解决牵扯利益较深的问题;党员干部吃住在单位,工作在滩区,上下齐心才守住“生态防线”。

青山绿水映衬下,黄河历史人文更自然地写入人们心怀。郑州举办黄河文化月活动: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庄重恢宏;黄河流域舞台艺术演出季好戏连台;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将黄河珍宝尽数展现……黄河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尽在其中,黄河景色与黄河历史人文交相辉映。

大河风光秀美,千载文化醉人,可近可亲可爱的黄河正在散发更加迷人夺目的光彩。

据新华社郑州5月29日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