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鄉村代課老師與在編老師至少存在3000元的收入差距,此外,能否認定成爲一名正式在編老師,在他們眼裏也是對其從教35年日復一日站在講臺上的一種肯定。

作者:李靜

導讀

壹  ||在張國寶從教的36年時間裏,他的工資慢慢從幾十元漲至今年的1000多元。而對於他而言,更爲急迫的是還有一年即將退休,但作爲一名代課老師,當地財政是不需要爲其繳納任何社保和醫保。

貳  ||近10餘年,清退代課老師的工作一直在有序進行,但在實際過程中,由於時間久遠,部分代課教師證明材料或人證難以提供完全,也讓認定工作屢屢出現挑戰。

叄  ||  想要全面解決代課老師問題,正確的思路是,對符合條件對代課老師“轉正”,對不符合條件的進行轉崗或者清退、賠償。在現有編制不足時,利用稍長時間逐漸消化符合條件的代課老師的轉正訴求。

56歲的程龍還在等待,等待有一天自己在編教師身份能通過認證。

程龍是甘肅古浪縣黃羊川中心小學一名鄉村代課老師。1985年任教至今已經有35年教齡。在過往的履歷中他曾獲得過包括榮譽校長、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在內的五十餘項個人表彰,但由於代課老師的身份,沒有編制的他面臨着與在編教師收入的巨大差異。

這種差異既體現在每個月的工資,也包括着退休後的社保和職業年金。程龍說,“現在我每個月的工資是1800元,其中有330元是今年1月縣政府爲代課老師增加的生活補助,在此之前每個月月工資爲1470元。而如果是一名正式的在編老師,按照現在他的工齡一個月可以達到5000~6000元的月收入”。

程龍所在的古浪縣隸屬於甘肅省武威市下轄縣。在這裏,一名鄉村代課老師與在編老師至少存在3000元的收入差距,此外,能否認定成爲一名正式在編老師,在程龍眼裏也是對他從教35年日復一日站在講臺上的一種肯定。

2015年,教師資格證在中國正式施行。想成爲一名“在編教師”需要在持有教師資格證的基礎上,按照機關事業單位“逢進必考”原則,再次參加由地區教育局或人事局統一組織的教師入編考試,兩步之後再經過面試合格後,方可成爲一名正式在編教師。

2018~2020年三年時間裏,古浪縣爲解決代課老師問題,曾組織過三次轉爲正式老師的錄用考試,100餘人參加了這次考試,可三次考試中,程龍都因爲年齡、精力等原因成績未達標,也成爲了剩下十九人中的一分子。

程龍認爲,按照相關規定,受過縣級或縣級以上獎勵的“代課老師”,可以直接轉正入編。以其所瞭解的平涼市,對於他這樣資歷的老師已經直接轉正了。

爲此,在這一兩年,他數次找到上級主管機關反映這一問題,也曾經寫信留言給包括省級、市級主管機關。

程龍不明白,“幾十年的從教生涯,獲得過多項縣市級榮譽,教出了一批又一批學生,這些人中有的已經成爲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師,而這些難道不足以證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老師嗎?”而就在今年3月8日,正在教書的程龍突然被通知轉崗至後勤工作,從此不能再登上講臺。

程龍代表的並不是他一個人。根據教育部發言人在2010年發佈會中透露,截至當年中國中小學有代課人員31萬。

199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的通知》,要求全面貫徹“關、轉、招、辭、退”五字方針,對符合條件的代課老師予以轉正。對不符合條件的進行轉崗清退等。此後,爲持續優化教師隊伍,國家在2009年前後對存有代課教師的絕大部分地區進行了清退,隨着這項工作在各地持續開展,代課老師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包括程龍在內的十九人,極有可能是中國最後一批“代課老師”。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爲,應充分肯定代課老師在特定歷史時期做出的貢獻。現在各省市(地區)經濟水平的提高,地方財政已經有能力解決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應對符合規定的“代課老師”承擔責任,給予他們應有的待遇。

張國寶的煩惱

張國寶(化名)也是十九人其中一位。

張國寶今年已經59歲,還有1年退休。與程龍不同的是,儘管張國寶在古浪縣任教已36年,但因爲教師資格證及不符合計劃生育等原因,不具備條件參加古浪縣自2018年連續三次舉行的代課老師錄用考試。“我只有教師任用資格證,沒有教師資格證,原來有過規定,2015年前可以把任用證明換爲教師資格證,但我所在的地方信息不靈通,等知道的時候,已經來不及換取,現在就更不能換了”,張國寶說道。

這也成了張國寶的遺憾。教師資格證是指教育行業從業教師的許可證。2015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正式實施,改革後將不再區分師範生與非師範生區別,想要做教師必須參加這一國家統一考試,方可申請教師資格證。同時改革也打破了教師終身制改爲五年一審,在考試中實行國考,考試內容增加,難度也在加大。

這也意味着接近退休年齡的張國寶,與代課老師轉正的錄用考試再無關係。在代課36年的時間中,張國寶曾同時擔任過數學老師、語文老師。中國鄉村小學,因爲學生數量少,老師資源的匱乏,也需要當地老師身兼多個科目。

張國寶很自豪,“在教學成績上,我都是名列前茅的。”但一個多月以前,他也同程龍一樣,被通知不能再繼續上課,轉爲後勤人員。目前在其所在的學校中,像張國寶一樣不再上課的代課老師一共有3位。“我們教了30幾年書,地方政府非說我們不合格要轉崗,既然是這樣,爲什麼不早點辭退?”張國寶說道。

在張國寶從教的36年時間裏,他的工資慢慢從幾十元漲至今年的1000多元。“僅僅也只有正式在編老師的三分之一收入”。而對於他而言,更爲急迫的是還有一年即將退休,但作爲一名代課老師,當地財政是不需要爲其繳納任何社保和醫保。

張國寶現在對轉正已經不做想法。

程龍告訴經濟觀察報,“像我們這樣的代課老師,退休之後只有目前這1000多元工資,沒有醫保,都是自己交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剩下的就再也沒有什麼了。”

包括程龍在內的幾位代課老師,也曾找過相關途徑,或通過寫信留言向上級主管機關反映自己的訴求。對此,主管機關有回覆,但沒有解決問題。

5月19日,記者曾撥打古浪縣教育局電話求證相關代課老師問題,對方表示負責領導外出開會將隨後回電,截至發稿,相關領導並未回電。

遺留問題

儲朝暉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代課教師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1952年實行公有制後,原有私立學校轉爲公辦校,由財政出經費向工農開門,學位一時間供不應求。在當時,能想到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合作社辦學解決一部分學生的上學問題。這些授課老師不拿工資,只計入其個人工分,這也就成爲了彼時的民辦“代課”教師。

民辦教師出現人數最多的是在1975年。據儲朝暉回憶,那時候全國民辦教師在崗人數大概有700餘萬人,到1986年頒佈普及教育法規後,發現教師與教師之間在收入和待遇上差距很大,且同工不同酬。

近10餘年,清退代課老師的工作一直在有序進行,但在實際過程中,由於時間久遠,部分代課教師證明材料或人證難以提供完全,也讓認定工作屢屢出現挑戰。

根據可考的公開資料顯示,包括河南、深圳都曾在民辦教師清退過程中出現熱點事件。儲朝暉認爲,問題主要卡在民辦代課老師的身份難以認定。換屆後的地方領導班子沒動力,也沒意願認領上屆遺留的認定身份結果。

2011年,爲妥善解決代課老師問題,教育部等4部委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重視代課教師在歷史上的貢獻,對解決代課教師待遇問題提出具體要求。2018年,國辦發文《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又一次提出,推動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各地要嚴格規範教師編制管理,對符合條件的非在編教師要加快入編,並實行同工同酬。

十幾年時間過去,中國大部分城市代課老師問題基本都得到解決,但在一些地方,這種遺留的問題依然存在。

除此之外,也有轉編制過程中存在的尋租空間。

儲朝暉舉例,“比如,河南安陽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要解決民辦代課教師的問題,政府也給出了一定的編制,但由於中間出現一些灰色空間,導致編制最終被佔用。2000年以後,當時被佔用民辦教師找到地方政府,儘管當地政府承認在此之前確實有挪用名額等現象,但已經在崗的老師也很難再清除出去,導致這個問題難以解決。”

應有的待遇

目前暫無準確數據顯示全國仍有多少代課老師,2010年,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在發佈會中曾表示,全國中小學在彼時有代課人員31萬,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

在這次發佈會中,續梅談到由於代課人員產生的原因很複雜,妥善解決代課人員問題,關鍵是要堅持地方政府統籌、依法治教、規範管理,確保不再產生新的代課人員,對現有的代課人員,地方政府要加大統籌力度,從本地實際和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素質出發,通過多種途徑和辦法妥善加以解決。

在此之後,各地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儲朝暉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截至到現在,轉編制的可能性基本沒有。1997年各地實行“關、轉、招、辭、退、停”後,新增民辦代課教師的口子實際上已經慢慢關閉。可由於各地情況不同,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財政收入不足,這也導致在當地代課老師數量依然沒有得到減少,到2010年還有將近40萬人。

在他看來,“應該肯定代課老師對中國普及義務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也應該考慮這些人的訴求和承擔起責任。”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爲,目前中國大部分地方在代課老師問題上已基本解決。但在少數地區各種原因下,也有問題發生。比如,一些地方考慮財政原因,不管有沒有編制,一味招聘臨聘教師,還是增加了編制,卻不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實際上要解決上述問題,關鍵是加大投入,保障所有教師的權利和待遇。

熊丙奇認爲,想要全面解決代課老師問題,正確的思路是,對符合條件對代課老師“轉正”,對不符合條件的進行轉崗或者清退、賠償。在現有編制不足時,利用稍長時間逐漸消化符合條件的代課老師的轉正訴求。

隨着程龍、張國寶等一批鄉村代課老師逐漸步入花甲之年,如何安享晚年,妥善解決退休後的生活成爲了他們最爲迫切的訴求。

儲朝暉認爲,實際上我們現在談解決民辦代課教師的問題,主要是解決他們的養老保障等問題。一部分民辦代課教師年歲已經臨界退休時間,還有一些已經去世,地方政府也考慮這些人的實際訴求和問題。“地方財政經過幾十年發展,已經有能力解決他們的待遇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應承擔起責任給予這些民辦教師應有的待遇。”儲朝暉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