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醫須近藥,知藥性,清有張錫純中藥親試記,近有李可叫弟子嘗附子。可見,親身體驗藥性是很重要的事情。有詩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本人因爲抽菸多了,有點喘,起清痰,親身體驗了一番關於麻黃的滋味。而且與禁忌息息相關。

麻黃在傷寒論中應用很廣,如在大小青龍湯中是主藥,當然典型的還是麻黃湯。

麻黃湯是個漢方,專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而喘,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而緊。如張仲景記述:“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本人服用麻黃湯犯了幾個錯誤

一是沒有確切的把準浮緊之脈這一關鍵,導致犯下了重大誤診動作,當時把自己的脈時,並無浮象,只是緩而細,但沉而有力,錯過緩脈當浮脈,把細脈當數脈。

二是不嚴格落實煮麻黃要先煮,去上沫的醫囑。客觀上,藥店買回來的麻黃直接用電藥煲煮很難煮出沫來,幾乎沒有。主觀上安全意識不強,放鬆了要求,認爲沒有沫也沒什麼關係,事實是有的,只是麻黃的幹藥材浸泡一段時間再煮,很容易起沫。如果不浸泡開來直接煮,很難煮出沫來。除非用武火。

三是忽略了自己身體素弱,心腎陽虛。這種情況一般不適合服用麻黃髮汗劑。

服藥後的體驗是這樣的:

明上煮的湯,按原方煮出的量喫了一碗後,一點汗都發不起來,過了十分鐘跟着喝了第二碗,還是沒有汗,但心跳加快,明顯感覺心咚咚跳,人越來越覺得毫無睡意,服藥二十分鐘後,突然感覺小便不利了,毫無尿意,想尿時又尿不出來,整個下體部位萎軟收縮,毫無陽氣可言。此時人也覺得手足不溫。

此時,恍然大悟是誤治了,變得害怕起來。由於神志清醒,手腳活動自如,言語靈活,未到致厥程度,只好臥牀休息,但最難受的是小便不利,尿無力,尿不出,而且心跳快,其間蓋着被子出了身汗,但整個人失眠了一晚上。到了下半夜三點,手足回溫,下體稍覺回陽之感。

但很奇怪的是,一個晚上沒有起痰,手足回溫時,肚子也餓了,但是人覺得有點虛。

看來,麻黃湯是峻劑,一點不假。

通過這一次服藥,使我清醒的認識到,不能以病套方,要脈證爲先,細細辯證,醫囑做實,不能想當然,不能差不多,更不能逆脈證而來,也不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煮麻黃湯一定要脈浮緊才喫,心腎陽虛的人不要喫,煮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去上沫。

通過服用麻黃湯,也讓自己更加清楚自己體質,但這是喫教訓喫來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