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大滿貫得主

4次獲得奧運冠軍

在她14年的運動生涯中,共拿到18個世界冠軍

連續八年稱霸乒壇

是保持"世界第一"時間最久的女子乒乓球運動員

2008年11月29日,鄧亞萍(右一)獲得劍橋大學頒發的博士學位證書,其丈夫和兒子向她表示祝賀。新華社發

這位冠軍媽媽

在運動員生涯中,有着"不服輸"的勵志精神

激勵了幾代人的成長

面對人生,她有着獨特的執着

新華每日電訊約訪鄧亞萍

聊聊在親子關係中,她有怎樣的心得

記者:作爲稱霸乒壇多年的世界冠軍,您捨得讓孩子喫苦嗎?

鄧亞萍:我從小就是運動員,接受過嚴格訓練。我認爲每個孩子都有很強的耐受力,要看家長舍不捨得孩子去喫苦。

孩子喫點苦,並不是件壞事。小時候能喫苦,長大之後耐受力就會增強。

這是向我父親學的。我父親總會告訴我:你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自己想清楚,要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

1996年7月31日,鄧亞萍獲得第26屆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金牌後,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爲她頒獎。新華社發

教育我兒子的時候,我也會跟他講得很清楚:這是你自己的人生,需要你來做主,我只會給他分析情況是什麼。最終由孩子來做決定,也要由孩子自己爲所做的決定負責。

記者:聽說您兒子剛拿了北京市青少年乒乓球錦標賽單打冠軍,不過孩子最初好像也不太想學球,您是如何對孩子進行引導的?

鄧亞萍:他小時候確實對乒乓球不太感興趣。當然,到現在我認爲他仍然沒有那麼大的興趣,他最喜歡的是籃球。

在他9歲之前,我讓他嘗試了各種運動項目,比如羽毛球、跆拳道、籃球、足球、游泳等。

後來我跟他認真分析了一下,他最大的優勢可能還是乒乓球。因爲我和他父親都是乒乓球運動員,應該有一點"基因優勢"。

賽前訓練。新華社發

因爲他不太喜歡乒乓球,所以我就想辦法讓他能夠提高興趣。我覺得每一個孩子都有好勝心,能讓他更快地贏其他小朋友,從而對乒乓球產生興趣,應該是一種很好的激勵方式。

爲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和他父親給他進行了一點超常規的訓練和調整。

我們專業運動員都知道,剛開始進行乒乓球訓練,只練正手、反手等基礎動作,很少上來就練發球。

等孩子學會很多技術以後,纔會開始教孩子怎麼練發球。但是爲了提高他的興趣,我們很早就開始讓他練發球,練了以後確確實實在小朋友中進步還是非常明顯的。

記者:孩子練球時如果覺得枯燥、不想練,您是如何"化解"的?

鄧亞萍:練發球非常枯燥,容易走神。我就跟他說,這樣不行,你今天必須得練。我給他提了一個要求:一天就對着一個點練,如果連續發中10個球,今天的練習就結束了。

我心裏清楚,這是一個比較高的要求和標準,發中10個球,確實是蠻難的。當他最終靜下來了,投入了,"啪啪啪啪"一下子就練了三個小時。

對我來說,兒子最終能不能成爲世界冠軍,我從來沒考慮過。但是我希望在他訓練的過程中培養他堅持和專注,讓他感悟到通過努力,可以達到自己所期待的目標,這就是體育能夠給他的精神。

記者:除了關注自家孩子的教育,這些年您走過很多的地方,去關注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加強農村體育設施服務,還和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發起了"鄉村體育室"公益計劃,爲體育扶貧做了很多工作。您能講講背後的故事嗎?

鄧亞萍:對於很多的中國家庭來講,尤其是貧困家庭和偏遠山區的家庭,我個人認爲,體育仍然能夠改變他們的命運。

對於偏遠農村的孩子來說,我認爲體育能夠改變他們的一生。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所長,來發掘更多有天賦的孩子。

記者:每年走訪貧困地區十多次,在這個過程中有什麼讓您特別感動的故事嗎?

鄧亞萍:我做體育公益,其實堅持了大概二三十年了。我在做運動員的時候,就參加了希望工程"結對子"。當時剛剛到了國家隊,隊裏號召我們大家跟貧困學生們"結對子"。我印象中,那時候捐300塊錢就可以讓他們上完六年級,所以我也結了很多的對子。

最初很多貧困縣條件是非常艱苦的。現在再去看這些孩子和學校的時候,我真的是覺得我們政府做了太多的工作。

貧困家庭的孩子有了非常好的學習環境,村裏的路、房子修得大不一樣了。短短几十年,有了非常大的改觀。

再看現在的孩子,他們的精神面貌和身體狀況顯示出,孩子們喫飯不是問題了,營養也很好。真的還是蠻感慨的,變化非常非常大。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楊蓉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新華每日電訊 莫鑫 曉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