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劉竺婷

近日丹麥國防情報局曾幫助美方監聽德國、瑞典、挪威、荷蘭和法國的政要一事經報道後,引起輿論譁然。實際上,美國與丹麥情報部門之間的合作由來已久,雙方都因此獲益。有丹麥媒體批評稱,該國 “已成爲‘五眼聯盟’(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五國情報機構組成)的非正式成員”。

丹麥幫美國監聽“不令人意外”

據丹麥廣播公司(DR)等媒體5月30日報道,丹麥國防情報局2014年啓動了一項名爲“鄧哈默行動”(Operation Dunhammer)的調查,內容針對本國情報機構與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合作,調查報告於2015年完成。

儘管該報告仍爲保密狀態,但丹麥廣播公司稱採訪了九位瞭解該調查的匿名人士,從而曝光了丹美兩國情報機構合作的細節。根據“鄧哈默行動”的調查,除了歐洲鄰國的政要,丹麥情報機構還幫助美方監控丹麥本國外交部、財政部、一家丹麥軍火製造商,甚至是美國政府自己。

丹麥國際關係研究所的國際安全問題專家弗萊明·斯普利斯博爾·漢森(Flemming Splidsboel Hansen)6月1日對法國24電視臺表示,丹麥廣播公司最新披露的消息“並不令人感到意外”。自從允許美國國安局對丹麥的私人企業和政府部門進行監聽的醜聞曝光以來,丹麥情報機構就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

斯普利斯博爾·漢森稱,“丹麥當局(幾年前)對監聽事件的回應含糊其辭,僅稱其對該國情報部門未能阻止‘境外勢力’在丹麥本土進行間諜活動感到遺憾”。然而,丹麥當地媒體經追蹤調查後發現,這些身份不明的間諜是美國人。斯普利斯博爾·漢森補充道,美國“可能是唯一一個敢於在丹麥的國土上這樣做(指監視)而無需擔心後果的國家”。丹麥《週末報》(Weekendavisen)更指“丹麥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爲‘五眼聯盟’的非正式成員”。

丹麥如何成爲美國的“首選”

美國國安局能夠肆無忌憚地利用丹麥作爲對歐洲進行間諜活動的“前哨”,這要歸功於兩國情報部門之間長期以來的合作傳統。據法國24電視臺報道,丹麥與美國之間在情報方面的聯繫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承載美國和歐洲電子通信的海底電纜穿過丹麥領海,這對於丹麥的情報部門而言無疑是得天獨厚的“優勢”和談判“砝碼”。

與此同時,丹麥和美國一直有着密切的軍事合作。斯普利斯博爾·漢森表示,“我們在利比亞、敘利亞和阿富汗與美國並肩作戰,因此可以說我們是一個交戰國,近30年來一直如此。”這種軍事合作“必然會帶來情報交流的增加”, 斯普利斯博爾·漢森說。

因此當美國國安局在21世紀考慮在北歐建立一個數據中心來處理其在歐洲大陸收集的一些信息時,丹麥自然而然成爲“首選”。在美國的幫助下,丹麥國防情報局在哥本哈根東部的阿邁厄島(Amager)南端的Sandagergård建立了一個大型數據處理中心,以使兩國情報機構都能夠利用美國網絡監控截獲的通信信息。

豐厚的回報:高質量情報與政治影響力

美國之所以更加重視丹麥這個北歐盟友,是因爲它是環北極國家之一。斯普利斯博爾·漢森認爲,考慮到北冰洋的戰略位置在未來幾年可能會變得更加重要,有關國家在這一區域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強。

美國和丹麥之間的這種諜報合作關係並非是“單行道”。斯普利斯博爾·漢森解釋說,丹麥在國家利益上的“讓步”使得該國情報部門能夠獲取比德國更高質量的美國情報,同時還賦予丹麥在“華盛頓的政治影響力”。

然而這筆“買賣”並非十全十美。過去一年,丹麥情報機構向美國國安局提供協助的醜聞接連曝光,這無疑損害了丹麥的國家形象。“這肯定會讓丹麥和其他歐盟成員國的關係變得更加微妙,”斯普利斯博爾·漢森表示。但就目前而言,斯普利斯博爾·漢森認爲丹麥當局冒這個險似乎是值得的,“對領導人來說,重要的是對全國公衆輿論的影響,而到目前爲止,這個影響是有限的。”

不過,斯普利斯博爾·漢森也坦言,如果更多的信息在接下來得到披露,丹麥政府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並且不得不爲該國情報部門這一行爲的正當性進行辯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