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州體育館搭建4個氣膜方艙實驗室,核酸檢測日產能12萬管

爲加大核酸檢測篩查力度,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產能,儘快切斷傳播鏈條,廣州實驗室/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金域醫學、華大智造共建“獵鷹號”方艙實驗室。歷經48小時奮戰,4個“獵鷹號”方艙實驗室於6月2日全面投入使用。核酸檢測日產能超12萬管,全力以赴加速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當前廣東散發的本土新冠疫情呈現傳播鏈延長,變異株傳播力強等特點,極大地增加了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切斷感染鏈條的難度。經廣州市政府統一協調,決定在廣州體育館搭建“獵鷹號”氣膜方艙實驗室。廣州體育館佔地面積爲5000平方,可安置4個“獵鷹號”氣膜方艙實驗室。6月1日已啓動第一個“獵鷹號”氣膜方艙實驗室開展核酸檢測,6月2日啓用其餘三個“獵鷹號”氣膜方艙實驗室。這是“獵鷹號”氣膜方艙實驗室在廣東省首次投入使用,其具有“隨到隨檢、即採即檢”的功能,可實現全天候收樣檢測,提高核酸檢測效率。

每個“獵鷹號”氣膜方艙實驗室佔地約210平方米,分爲試劑準備區、樣品處理區、擴增區三個區域,內部配有自動開蓋加樣機、全自動核酸提取、全自動點樣等全自動檢測設備,以及PCR擴增儀。按照目前的配置,每個“獵鷹號”氣膜方艙實驗室全天候運轉,日檢測產能便可以達到3萬管,可保證結果在24小時內發佈。

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PI/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助理楊子峯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獵鷹號’氣膜方艙實驗室在功能上和安全性上與傳統的檢測實驗室相同,但結構上更加靈活,更加因地制宜,適合分區篩查的推進,同時,增加了很多自動化設備,可以大大提升篩查速度。”

自5月21日廣東此次本土疫情爆發以來,廣州積極構建立體化的核酸檢測組合。其中,作爲核酸檢測的主力軍,廣州實驗室/國家呼吸醫學中心與金域醫學積極聯動,將多臺“獵鷹號”移動檢測車和集裝箱移動實驗室開進了荔灣進行現場快篩,及時完成荔灣區疫情分疾分類防控任務。截至5月31日,已完成此輪疫情核酸檢測超119萬人份,檢測結果已全部出具。隨着氣膜方艙實驗室、集裝箱實驗室等與總部實驗室結合,接下來,若按照5混1的形式,核酸檢測產能有望達日均130萬人份。

廣州在戰疫中成長,也在戰疫中積累經驗。在實驗室靜態篩查的基礎上,增加微型的移動核酸檢測車,可以下達基層街道,進而打通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而氣膜實驗室同樣具有“應急先行軍”的價值,通過在城市中心區的體育館等場所駐點,大規模擴充篩查檢測基地。多種創新手段共同發力,形成了一個更加立體化的篩查檢測基地,爲廣州抗疫提供了有效保障。

【籌建現場】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親臨指揮現場

“獵鷹號”氣膜方艙實驗室簡介

“獵鷹號”氣膜方艙實驗室佔地約210平方米,分爲試劑準備區、樣品處理區、擴增區三個區域,內部配有自動開蓋加樣機、全自動核酸提取、全自動點樣等全自動檢測設備,以及PCR擴增儀。按照目前的配置,每個“獵鷹號”氣膜方艙實驗室全天候運轉,日檢測產能便可以達到3萬管,可保證結果在24小時內發佈。

“獵鷹號”移動檢測車簡介

“獵鷹號”移動檢測車是一輛長達12米的移動核酸檢測實驗室(帶梯度負壓),生物安全等級達到P2+實驗室標準,車上設置了實驗區(試劑準備區、檢測區、滅菌區)、智能中控區(數據分析及報告區)等主要功能區域。

移動核酸檢測車搭載實時監控平臺,包括環境控制系統、檢測數據系統、車輛監控系統及智能化實驗室管理系統,具備樣本存儲管理、庫存管理、樣本追溯,檢測結果判讀、報告生成及發送等功能,可實現5G數據實時傳輸,實時檢測數據、環境參數實時傳輸至本地或雲端。車載移動核酸檢測實驗室配置“硬核”科技力量,核心特點:快、準、好:採用了免提取分子並行PCR檢測系統,實驗前處理操作簡單,減少操作步驟及節省時間,5-10分鐘可完成48-96個樣本處理,大大降低核酸檢測過程中的感染風險。臨牀試驗的靈敏度、特異性均≥98%最低檢出限爲 400 copies/mL,目前車載配置最大新冠核酸檢測產能爲2000-3000例/24小時。可在全國各地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隨時靈活調配,從而滿足局部應急檢測的多個場景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