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爲徐直軍:七個關鍵詞覆盤5G創新之路

“如何真正實現創新發展,是企業每天需要面對、時時需要思考的問題。來到大會,我本來想講創新理念,可是發現也沒什麼高明之處,只是努力做到位,”3日舉行的浦江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華爲技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說。

他以華爲5G研發之路爲例子,與大家分享企業對創新的理解。

縱觀移動通信產業的發展歷程,都是爲了人類美好生活。徐直軍說,華爲在2G時代跟隨,3G時代挑戰,4G時代同步。但由於華爲基於客戶需求創新了分佈式基站、SingleRAN等,華爲趕上了,並實現了差異化和領先。

回顧整個過程,可以看到,在企業成長的任何時期,即不管是追趕者、挑戰者還是領先者,都需要基於客戶需求的持續創新,也都能夠創新。也只有創新,才能追的得上、追得快、超得過,超得快,超得遠…在產業發展的任何階段,也都需要創新驅動,越靠近研究階段,越需要願景驅動的創新,越靠近產品階段,更多基於客戶需求驅動的創新。華爲的5G經歷了從研究、標準到產品的產業發展全過程,而我們國家在所有這些階段都面臨着強烈的創新訴求和創新挑戰。

關鍵詞一:願景驅動

華爲5G的創新首先是從願景驅動開始的。在一段時間的研究之後,在2013年,徐直軍在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公開提出和分享了華爲關於5G的願景,當時提出:5G要實現,比4G提升1000倍的網絡容量、要能夠連接1000億的物聯網設備、提供10Gbps的用戶速率,和極低時延。今天看,這些願景正在逐步實現的過程中。在他眼中,正是由於那時候對未來的憧憬,和開創未來的勇氣,纔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們國家的很多產業正在升級,相信,只要敢於憧憬未來,就一定能開創未來。

關鍵詞二:早決策、敢投入

華爲5G的研究是從2009年開始的,企業在2009年決策成立了通信技術實驗室,開啓了5G的早期研究。那一年年底,全球首個4G商用網絡在挪威和瑞典剛剛同時啓用,中國的4G牌照還沒有發放(中國的4G牌照是2013年12月才發放)。一段時間研究之後,2013年,華爲決定進一步加強5G的研究投入,宣佈了在未來五年內至少投資6億美元,用於5G的研究與創新的計劃,這不含產品化投資。到2019年全球首個5G商用網絡開通,走過了10年的路程,5G創新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徐直軍回顧,研究的資金需求沒有想象的大,事實上計劃中的6億美金投資,最終沒有全部用完。而且他發現,越早投入,可能累計投入更少。事實上,2017年,也就是5G商用的兩年前,華爲就開啓了6G的研究。

關鍵詞三:多條路徑

創新過程中往往需要面對多種選擇,華爲在5G研究過程中發現,實現願景目標可能的技術路徑很多,但並不清楚哪一條技術路徑能最終實現目標。因此,採取了多路徑研究和探索,最終找到了實現目標的技術,而且真正找到的不一定是初期被看好的技術路徑。在研究與探索過程中,管理層平等對待每一個團隊,特別是那些技術沒有被最終採納的團隊。“因爲他們同樣偉大,”徐直軍說。

關鍵詞四:關鍵突破

從2G,3G,4G到5G,每一代移動通信都開創了自己的時代,這背後是,一系列基礎研究發現和關鍵技術突破,因爲這些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空間被一次次擴大。5G的Polar碼技術就是這樣的關鍵突破之一。1948年香農發表《通信的數學理論》論文,開創了香農信息論,提出了採用編碼技術可以達到信道容量極限的突破方向。直到2008年,Arikan教授公開發表了Polar碼論文,Polar碼是唯一的可以在理論上證明的達到香農理論極限的編碼技術。從2010年起,華爲投入進一步研究,在Arikan教授論文基礎上,通過一系列核心原創技術突破,最終與產業界一道,使Polar碼成爲5G控制信道編碼。

關鍵詞五:全球廣泛合作

5G發展到今天,是全球政府、產業界、高校、研究機構等各方廣泛合作創新與努力的成果。在5G的整個發展過程中,華爲始終堅持全球開放合作,在5G研究合作方面,我們與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的100多位教授孵化了300多個合作研究項目。

在跨行業合作方面,華爲參與和聯合推動多個跨行業組織,包括5G應用產業方陣,5G汽車聯盟,5G工業互聯及自動化聯盟,5G切片聯盟,5G確定性網絡產業聯盟等。這裏,特別要提到我國工信部支持下成立的5G應用產業方陣,目前已成長爲現階段中國最有力的5G應用創新推動組織,大量創新的5G應用正在加速出現。

關鍵詞六:產業政策及時

徐直軍看來,對於創新型產業,適時、正確的產業政策,能夠有效促進產業發展,反之不適當的產業政策可能對產業發展造成傷害。對5G而言,頻譜和牌照政策是產業政策的重中之重。在5G標準之初,業界曾就5G用中頻還是毫米波部署,進行了大量的討論。2017年12月,5G首個標準發佈,中國的移動通信產業界的中頻5G解決方案趨向成熟,對頻譜和技術的認識更加徹底,中頻連續大帶寬頻譜是5G網絡的基礎保障,毫米波頻譜部署5G條件尚不成熟。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工信部及時發佈了5G頻譜政策、發放了5G牌照,選擇中頻作爲5G頻譜,並劃定了620M頻譜資源。而美國則選擇毫米波作爲5G頻譜。到今天爲止,全球已經有68個國家的162個運營商進行了5G商用部署,其中90%的國家選擇了中頻頻段部署。同時,只有不到5個國家選擇了毫米波,且至今不具備條件進行規模部署。現在回頭看,中國工信部及時和正確的產業政策,對中國5G今天的全球領先、產業化,至關重要。

關鍵詞七:全產業鏈同步

中國5G在工信部、科技部的組織下,是以規模商用爲目標來創新。構成規模商用的每一個要素都有高校、研發機構和企業來承擔。並通過試驗網來驗證各要素進展情況,使得5G得以快速投入規模商用。我國面向未來要打造的產業會很多,借鑑5G的經驗,避免鑼齊鼓不齊,使一個個新產業能得以快速規模化應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