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連虧三年 華誼兄弟重回影視行業賽道,勝算大嗎?

最近一次華誼兄弟上熱搜,是因爲“馮小剛已向華誼支付1.68億元業績補償”。不過這筆超過“一個小目標”的錢款並不能彌補華誼已經連虧三年的業績。

華誼兄弟,早已不是當年影視行業的“王者”。

在資本市場,華誼近年遊走在退市邊緣。如今,從主實景娛樂重回影視行業賽道,華誼兄弟憑藉在影視行業的創收能力試圖一搏,扭轉兩年連虧之後出現的現金流危機。但隨着疫情突襲,華誼兄弟經歷了三年連虧,作爲老牌的資本玩家,華誼兄弟在今年一季度出售資產,避免退市危機。

2016年至今,華誼兄弟的股價呈波動下降趨勢,投資者的預期似乎在漫長等待中逐漸消耗。迴歸到影視主業中,資本退潮,影視行業的格局發生着改變,藝人經紀板塊更加精細化,一系列藝人經紀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出,逐漸做大,同時也在謀求資本的青睞;IP衍生化的模式探索更爲人關注,經過幾年的探索,IP衍生的通道仍未打通。

世界已經改變,華誼兄弟能否奪回影視行業的王者寶座?

三年連虧,今年一季度出售資產,資本玩家華誼兄弟避免退市

華誼兄弟曾經星光熠熠。伴隨着資本退潮,影視行業遭受衝擊,2016年至今,華誼兄弟的股價呈波動下降趨勢。作爲曾經的“創業板28星宿”之一、第一家在創業板上市的影視公司,華誼兄弟從試圖衝擊千億市值到如今市值徘徊在百億元左右,華誼兄弟作爲老牌影視製作公司更是近年來影視行業的一個縮影。

特別是,2019年,華誼兄弟“走神”了。

華誼兄弟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在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說,“2019年是華誼兄弟成立的25週年,也是創業以來最爲艱難的一年。拋開《八佰》檔期調整不說,華誼兄弟電影主投主控項目今年一片空白。作爲一家以內容生產爲核心競爭力的傳媒公司,這樣的失誤堪稱致命。”

那一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爲642.66億元,國產電影總票房爲411.75億元。這些與華誼兄弟關係並不大。

2018年、2019年華誼兄弟在影視製作行業“走神”,在其加註實景娛樂產業的兩年間,華誼兄弟付出了鉅虧的代價。2018年華誼兄弟實現歸屬淨利潤-11.69億元,2019年,華誼兄弟實現歸屬淨利潤-39.78億元,2020年,華誼兄弟調整了經營戰略,正式迴歸影視製作行業,但遭遇疫情突至,雖然華誼兄弟拿出《八佰》、《金剛川》等作品,仍報虧損。2020年,華誼兄弟實現歸屬淨利潤爲-10.48億元。

保殼,對華誼兄弟十分關鍵。今年一季度,華誼兄弟實現營業收入3.97億元,同比增長73.5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35億元,實現扭虧,扣非後的歸屬淨利潤爲-7089.10萬元,也就是說,華誼兄弟在一季度扭虧的重要原因在於非經常性損益。

不過,與去年底突擊賣資產保殼不同,一季報顯示,華誼兄弟在一季度完成了對華誼騰訊娛樂有限公司部分股權的處置,不再對該公司的經營具有重大影響,並相應產生投資收益1.24億元。另外,華誼兄弟處置了Tencent Music Entertainment Group、Maoyan Entertainment 等金融資產產生收益2241.99萬元。

某律所合夥人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或與退市新規的相關規定有關。市場中對華誼兄弟退市的疑慮似乎可以打消。

星光不再?黃曉明等一線藝人早已出走,藝人經紀走向平臺化

在創業板首批上市時,華誼兄弟最引人眼球的就是一大幫明星股東。不過這些“星光”已漸漸淡去。

華誼兄弟經紀業務始於2000年,有國內數一數二的影視製作能力和班底做背書,彼時的華誼兄弟藝人經紀業務走在高光時刻。華誼兄弟用作品附加明星價值,培養出范冰冰、李冰冰、周迅、黃曉明等國內一線藝人。

在上市之初,2009年-2013年,華誼兄弟的藝人經紀及相關服務板塊帶來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爲1.24億元、1.25億元、1.84億元、2.30億元和1.61億元,毛利率分別爲62.71%、67.48%、66.78%、68.39%和75.51%,藝人經紀業務的毛利率超過了電影、電視劇及衍生業務,甚至超過了電影院業務。

2014年,華誼兄弟改變了財務報表中主營業務的構成,藝人經紀及相關服務併入影視娛樂板塊,因此我們不能單純從報表中看到華誼兄弟來自藝人經紀的營收和利潤,但以2014年爲時間截點,華誼兄弟的藝人經紀業務從高光中逐步褪色。

2005年,第一代文化經紀人王京花從華誼兄弟出走,帶走了原華誼兄弟旗下陳道明、劉嘉玲、夏雨等幾十個知名藝人;2009年,國內知名經紀人杜華創立樂華娛樂,並簽下了彼時熱度正當時、剛剛回國發展的韓庚;2014年,壹心娛樂成立,並迅速合作文章、宋佳、朱亞文等國內一線明星;2014年底,泰洋川禾創立,合作藝人有Angelababy、周冬雨、陳赫等人,並於2016年與Papi醬共同創立短視頻孵化平臺papitube。

藝人經紀行業風起雲湧,逐步走向細分,藝人有了更多的比較和選擇,藝人出走開始變得平常,但另一方面,藝人經紀公司也在紛紛謀求資本青睞。

2015年9月,樂華文化正式登陸新三板,之後欲賣身共達電聲。2015年底,共達電聲公告稱,以41.2億元重組樂華文化和春天融和,該重組預案於2016年9月底被撤回,主要系春天融和能否實現業績承諾存在不確定性,雙方不能在估值等關鍵條款上達成一致。一個月後,共達電聲再掀重組序幕,樂華文化成“獨寵”。

2016年4月30日,共達電聲委託評估機構卓信大華,對首次交易時的樂華文化進行評估,根據當時的評估結果,樂華文化的交易價格被定爲23.2億元。2016年9月30日,上述評估機構再次對樂華文化進行了評估,最終交易價格定爲18.9億元。但最終,樂華娛樂與資本市場無緣。

某知名藝人經紀公司合夥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作爲輕資產公司,對於明星經紀公司來說,藝人的市場價值很難估算,再者公司和藝人的合作關係不穩定,藝人隨時可以解約,藝人解約便會涉及到藝人市場價值難估算的問題,曾有類似的藝人經紀公司謀求上市,但因內部股權配比不均,導致藝人解約。而從毛利率上看,目前藝人經紀公司的毛利率很難達到華誼兄弟曾經超60%的毛利率。

在選秀節目正熱,造星勢頭強勁的當下,華誼兄弟在藝人經紀領域的表現稍弱。華誼兄弟官網顯示,目前,華誼兄弟正着力打造一批年輕偶像,包括在電影《芳華》中擔綱主演的新生代“馮女郎”鍾楚曦和影視小生新代表王天辰、在《前任3:再見前任》中有出色表現的羅米和曾夢雪,在《胭脂債》中擔綱主演的姚望、楊業明,在人氣綜藝《偶像練習生》《創造101》中表現不俗的鄭銳彬、董又霖和戚硯笛,以及在電影《西遊記女兒國》中擔任重要角色的孫伊涵等。

IP衍生成熟度低,華誼兄弟能搶跑嗎?

在華誼兄弟藝人經紀業務落下的2014年,華誼兄弟首個投入運營的實景娛樂項目-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正式開街。這一年,華誼兄弟將主營業務重新劃分爲影視娛樂、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互聯網娛樂三大板塊,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成爲華誼兄弟給自己的新的發力點。

目前,華誼兄弟在海口、長沙、蘇州、鄭州四地實景項目已開業,並推進具有華誼兄弟特色的實景項目持續落地,2020年內完成簽約的武漢卓爾·華誼兄弟電影小鎮項目、秦皇島文化旅遊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華誼兄弟(濟南)電影小鎮預計將於2021年開業。根據2020年年報顯示,華誼兄弟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板塊營業收入12489.68萬元,同比上升260.16%。

不過,華誼兄弟來自實景娛樂的營業收入與其投入相比還相去甚遠,2018年與2019年兩年間,雖然在影視行業的投入較少,但兩年內華誼兄弟燒掉超百億的營業總成本。

作爲一家老牌影視製作公司,華誼在實景娛樂和IP衍生上發力,但在IP衍生成熟度低的現狀下,華誼兄弟是否能夠獨樹一幟?

華誼兄弟曾表示,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業務不僅可以延長影視IP的生命週期,並實現價值最大化,同時也可作爲影視作品拍攝地或線上業務導流的入口,爲華誼兄弟各業務板塊間提供更多聯動,形成協同效應,帶來更大的生態紅利。實景娛樂業務更是賦予優秀影視IP更長的生命週期,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基於知識產權的創新業態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對此,影視行業內人士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華誼崛起靠的是明星,是類型片,華誼IP最大的難度在於它是真人IP,真人IP往往很難落地,這是最大的問題所在。好萊塢IP衍生的關鍵在於動漫IP或者虛擬IP佔據主導,因爲在IP衍生開發的過程中數字化是一個核心,如果是真人,那麼存在相對較大的風險。迪士尼的核心是可以產業化的IP,它不是單純的樂園,也不是單單囤積IP那麼簡單。華誼想做東方迪士尼,那麼這是必經之路。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妍頔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柳寶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