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之美誉。多年来,梨树县以“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为契机,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工作机制,稳步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为国家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梨树模式”。探索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梨树模式”是什么?“秸秆覆盖、条带休耕、机械化种植,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这是‘梨树模式’的核心。”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从2007年起,梨树县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集成创新技术,探索保护性耕作的模式。王贵满介绍,梨树县致力于试验推广秸秆全覆盖技术,是玉米收获后将秸秆全部还田覆盖地表,春季使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整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最大限度减少土壤扰动次数,达到蓄水保墒、培肥土壤和稳产高产效果。这种模式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连续10年监测,试验地块土壤含水量增加20—40%,耕层0—20厘米有机质含量增加12.9%;每平方米蚯蚓数量增加到60-100条,是常规垄作的6倍;保护性耕作每年减少秸秆焚烧100万吨以上;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3000吨,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同时,这种模式每公顷可节约成本1200元左右,单产提高8%以上。除此之外,梨树县还创新研制免耕播种机和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2008年,国内第一台免耕播种机在梨树问世,到2020年免耕播种机已经研发第七代产品,年产量近万台;在原有的搂草机基础上研发秸秆整理机具——秸秆归行处理机,有效的解决秸秆量大、影响播种、除草等难题。“目前,全县广泛推广应用全程机械化技术,打破条块种植对保护性耕作的约束限制,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王贵满说。农业科技人才为黑土地保驾护航搞好黑土地保护,离不开科技的强有力支撑,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这是梨树县在黑土地保护利用过程中的共识。王贵满说:“在农业人才培养方面,实验站做着很多努力。”多年来,梨树县培养各级农业专家500余人、各类涉农人才近2万人次,还引进专家团队,进行学术报告、交流研讨、成果发布。“通过我们梨树县的研发基地,加上我们在东北四省区建立的101个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示范基地,吸引科学家。科学家也带着他的团队,开展项目科技研究。”王贵满说。如今,梨树已建立起255人的乡土人才库,全县涌现出一批发展现代农业的行家里手,为黑土地保护保驾护航。注重成果转化助推产业融合近年来,梨树县一直注重推进黑土地保护成果转化利用,提升梨树发展软实力,助力梨树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2015年以来,梨树县连续举办六届“梨树黑土地论坛”,探索黑土地保护利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梨树县以论坛为平台,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主体,集中连片实施保护性耕作,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2020年,全县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达到200万亩,黑土地保护科技联盟在东北地区推广面积达到1500万亩。2021年全县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计划达到280万亩。王贵满说:“梨树县充分发挥黑土地论坛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扩大产业优势,一批学术成果转化为梨树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动实践。”

梨树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核心区目前,全县棚膜总量达到35000栋,居全省首位,建设了绿色瓜菜、绿色稻米、梨树玉米三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同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也已经通过国家认证检验,梨树玉米、梨树白猪、梨树九月青豆角等农业品牌享誉全国。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梨树县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走出了一条具有梨树特色的黑土地保护之路。法制网见习记者 邢国涵来源:法制网 编辑: 鞠华军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来源:法制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