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財政部原官員:個別地區債務風險顯現,城投公司轉型難度大

“從全國整體負債率和債務限額管理來看,地方政府顯性債務問題並不突出,但從個別省份的債務規模和債務率來看,債務風險有所顯現,存在一定償債壓力。”中國國債協會會長、財政部金融司原司長孫曉霞近日在由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青年學術論壇舉辦的城投公司治理與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防範研討會上表示。

孫曉霞還表示,城投公司轉型面臨很多困難,首當其衝的是剝離政府融資職能困難。其次,從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看,城投公司的經營壓力很大,現金流困難,這主要是傳統業務單一所帶來的問題。

個別地區債務風險有所顯現

“債務風險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較大影響,不僅關係到地方財政、經濟運行是否可持續,而且涉及到金融體系的安全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無論是隱性風險,還是顯性風險,說到底是債務清償遇到的流動性風險,地方政府舉債融資產生的不良債務,最終都會集中到銀行,成爲銀行的不良資產,從而表現爲金融風險。”孫曉霞表示。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4 月末,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持有地方政府債券256756.97 億元,佔比97.14%。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中,商業銀行持有226053.48 億元,佔比85.52%。 

“目前85%的地方債是由商業銀行所持有,一旦出現債務違約,將對銀行甚至金融體系的安全造成衝擊。所以,需要落實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責制度,防範債務風險及其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孫曉霞表示。

財政部數據還顯示,截至2020年末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5.66萬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28.81萬億元之內,加上納入預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債務餘額20.89萬億元,全國政府債務餘額46.55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20年GDP初步覈算數101.6萬億元計算,政府債務餘額與GDP之比(負債率)爲45.8%,低於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

不過孫曉霞表示,部分省份債務規模過大,債務率較高,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6個省份的債務餘額已超過1萬億元,9個省份債務率超過100%,其中貴州債務率已經達到145%,超出國際通行的100%~120%警戒區間。

“從全國整體負債率和債務限額管理來看,地方政府顯性債務問題並不突出,但從個別省份的債務規模和債務率來看,債務風險有所顯現,存在一定償債壓力。”她表示。

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方面,她表示,政府已明確界定了隱性債務的統計口徑,提出債務風險化解要落實問責制,要求“化存量、遏增量”。目前,存量隱性債務處置化解的責任已經基本落實,但對於增量隱性債務,仍須堅持問責制度,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的快速上升。

關注城投轉型中的困難和風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2017年以來,重慶、湖南、陝西、山東等省已制定融資平臺轉型方案。總的方向上,對空殼類城投要撤銷;對兼有公益性項目建設、運營職能的“實體類”融資平臺公司,要通過兼併重組、整合歸併同類業務等方式,轉型爲公益類國有企業;對於有競爭力的城投公司轉型爲一般經營性企業。

孫曉霞認爲,城投公司轉型面臨很多困難,首當其衝的是剝離政府融資職能困難。長久以來,地方政府在理念上已經形成了舉債搞建設的思維模式。“當前‘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的實現,客觀上導致了地方政府面臨巨大的建設融資需求,而地方政府的顯性債務是受限額控制的,發行地方債籌集的資金不足以填補地方較大的資金缺口,特別是市縣一級、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地區,只能依靠城投公司來滿足資金需求。”孫曉霞表示,“短期來看,城投公司替政府融資的職能很難甩開,向市場化經營主體轉型非常困難。”

孫曉霞還指出,從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看,城投公司的經營壓力很大,現金流困難。這主要是傳統業務單一所帶來的,城投公司承擔的項目中,公益性項目比重較大,無法產生現金流,同時缺少能夠產生足夠經營收益的多元化投資,只能依靠政府補助等方式實現盈虧平衡。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地方財政困難,城投公司得不到政府補助,就肯定會出現問題。

“無論是從政府發展經濟需要的角度,還是從本身財務狀況來看,城投公司的轉型都存在很大難度,要高度關注其轉型過程中的困難和風險。”孫曉霞稱。

鑑於此,孫曉霞建議:

第一,要在宏觀層面構建適合中國國情和體制特徵的政府投融資管理體系。各部門要政策聯動,打破政策“孤島”,相互聯通,建立全鏈條的、相互銜接的管理網絡,形成覆蓋事前、事中、事後的地方政府投融資閉環。

第二,要健全地方政府投融資的監管體系,充分發揮中央政府、市場和公衆的監督力量。要形成和完善“中央政府+市場+公衆”三位一體的監管體系,從體制機制上約束和規範地方政府投融資活動,從源頭上遏制隱性債務的產生。

(作者:楊志錦 編輯:曾芳)

相關文章